[发明专利]一种集烘干一体的离心式核桃破壳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1029.6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3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霞;郝思佳;陈星智;闫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A23N1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 离心式核桃破壳机 开关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离心部件 出料桶 传动轴 电热丝 离心板 烘干 带轮 显示器 电机 边线 传动装置 工作能耗 单片机 核桃壳 联轴器 入料桶 桶壳体 档板 破壳 筛网 皮带 冲击力 核桃 破碎 转动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烘干一体的离心式核桃破壳机,本发明包括入料桶、离心部件Ⅰ、电热丝Ⅰ、上撞击桶、温度传感器Ⅰ、显示器Ⅰ、开关控制器Ⅰ、轮毂Ⅰ、筛网、联轴器、出料桶Ⅰ、档板、传动轴Ⅰ、下撞击桶壳体、离心部件Ⅱ、下撞击桶、轮毂Ⅱ、温度传感器Ⅱ、显示器Ⅱ、开关控制器Ⅱ、电热丝Ⅱ、出料桶Ⅱ、传动轴Ⅱ、带轮Ⅰ、皮带、带轮Ⅱ、机架、电机、单片机;本发明采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及轮毂带动离心板以一定速度转动,核桃在离心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以一定速度沿离心板边线飞出,撞击在撞击桶上,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使核桃壳破碎,完成破壳处理,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工作能耗低、效率高,应用前景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烘干一体的离心式核桃破壳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核桃,为胡桃科植物,核桃仁营养丰富,成为大众所喜爱的坚果类食品之一。因核桃仁需从核桃壳中剥离出来,现出现多种设备以机械破壳来提取核桃仁。在机械化核桃破壳取仁过程中总是存在部分核桃由于外形尺寸或壳壁厚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核桃没有破碎,或者核桃虽然破碎但核桃壳与核桃仁无法分离的现象,这部分核桃被称为无效破壳核桃。国内技术较成熟的核桃破壳机一次破壳无效破壳率在10% ~15% ,如不能采用机械化实现二次破壳,核桃破壳机将很难被用户所接受。但目前研究内容基本都集中在利用挤压等手段对整核桃进行破壳处理,同时并未对未破壳成功的核桃进行二次破壳处理。现设计的方案中采用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核桃撞击破壳代替传统的挤压式破壳方式,同时增加二次破壳,降低无效破壳率。通常在核桃破壳前需进行烘干处理,去除掉核桃中的水分,本发明设计将这两个过程结合到一起,使得核桃在破壳过程更加简洁、快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烘干一体的离心式核桃破壳机,解决了核桃烘干破壳连续过程的问题,分离式的核桃烘干、破壳处理过程复杂,且挤压式破壳方式破壳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将核桃加工过程整合,采用离心方式进行破壳,有效提高核桃加工效率,本发明采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及轮毂带动离心板以一定速度转动,核桃在离心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以一定速度沿离心板边线飞出,撞击在撞击桶上,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使核桃壳破碎,完成破壳处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入料桶、离心部件Ⅰ、电热丝Ⅰ、上撞击桶、温度传感器Ⅰ、显示器Ⅰ、开关控制器Ⅰ、轮毂Ⅰ、筛网、联轴器、出料桶Ⅰ、档板、传动轴Ⅰ、下撞击桶壳体、离心部件Ⅱ、下撞击桶、轮毂Ⅱ、温度传感器Ⅱ、显示器Ⅱ、开关控制器Ⅱ、电热丝Ⅱ、出料桶Ⅱ、传动轴Ⅱ、带轮Ⅰ、皮带、带轮Ⅱ、机架、电机、单片机;
所述机架顶部设有入料桶,所述上撞击桶固定在机架上部,且上撞击桶位于所述入料桶下方,所述上撞击桶包括上撞击桶盖板、上撞击桶壳体,所述上撞击桶盖板安装在机架上,且上撞击桶盖板的顶部与入料桶的底部连通,所述上撞击桶壳体安装在机架上且所述上撞击桶盖板位于上撞击桶壳体上方并与上撞击桶壳体顶部接触,所述上撞击桶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两层,所述内壳上安装电热丝Ⅰ和温度传感器Ⅰ,所述电热丝Ⅰ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Ⅰ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Ⅰ通过导线与单片机连接,所述显示器Ⅰ和开关控制器Ⅰ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显示器Ⅰ、开关控制器Ⅰ分别通过导线与单片机连接,所述上撞击桶壳体下方设有出料桶Ⅰ,所述出料桶Ⅰ分为上、下出料桶,所述上出料桶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下出料桶内设有档板,所述上撞击桶内部设有离心部件Ⅰ、轮毂Ⅰ和传动轴Ⅰ,所述离心部件Ⅰ包括离心圆盘Ⅰ,所述离心圆盘Ⅰ上设有一片以上的离心板,所述传动轴Ⅰ的顶部穿过出料桶Ⅰ的上出料桶并伸入上撞击桶内部且通过花键与轮毂Ⅰ连接,所述离心部件Ⅰ通过轮毂Ⅰ安装在所述传动轴Ⅰ的顶部,所述轮毂Ⅰ与离心部件Ⅰ的离心圆盘Ⅰ的中部连接,所述离心圆盘Ⅰ的下方设有筛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1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