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盲人出行辅助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0905.3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6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汝民;杨一丰;刘志励;陈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李龙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障碍物 辅助装置 探测地面 出行 障碍物检测模块 交通标志识别 信息处理模块 障碍检测模块 导航模块 导航信息 导盲系统 宽度信息 语音模块 智能 避障 悬空 预测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盲人出行辅助装置及方法,包括语音模块、识别模块、障碍检测模块、导航模块及信息处理模块;相较于现有的导盲系统,本发明提供了必要的导航信息和避障信息,其中障碍物检测模块不仅可以探测地面上较小的障碍物、悬空障碍物,还可以探测地面上较大的障碍物,同时能够预测障碍物的宽度信息,为盲人躲避障碍物提供精确数据同时;增加交通标志识别也能保证盲人出行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盲人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盲人出行辅助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据2016年10月央视网数据,2016年我国视力障碍残疾人有1731万,约占全球的50%,并在以每年约40万人的速度持续增长。说明对于我国视力障碍人士人数众多,社会各界应给予足够的关怀与照顾。导盲犬动辄十几万的费用让一般盲人家庭很难承受,所以目前我国的视力障碍人士主要还是靠导盲棒出行。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基于红外线、雷达等的盲人导盲系统,但是这些传感器价格较高,集成后的设备体积庞大不便携,操作复杂;除此之外,这些系统大多功能单一,只提供导盲功能,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盲人与外界进行交互。对于盲人,社交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状况相对比较复杂,对于盲人出行有极大的不便利。而出行受阻,也导致视力障碍人士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很难进行。如何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盲人出行辅助方法或系统,为盲人朋友的日常生活解决其出行与社交障碍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和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盲人出行辅助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目前的盲人出行辅助装置功能单一,无法有效的解决盲人的社交障碍和出行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盲人出行辅助装置,包括语音模块、识别模块、障碍检测模块、导航模块及信息处理模块;
语音模块,用于用户与信息处理器模块间进行语音交互;
识别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周围环境的图像并对图像中的交通标志进行识别,将交通标志识别结果发送至导航模块;
障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前方障碍物信息,并将障碍物检测结果发送至导航模块,同时返回至信息处理模块;
导航模块,用于规划用户路径并整合交通标志识别结果与障碍物检测结果,将整合后的导航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
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分发来自语音模块、识别模块、导航模块和障碍检测模块的信息,并调用导航模块、障碍检测模块和识别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模块还包括对图像中的人脸进行识别,并将人脸识别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识别模块将检测到的人脸与预存的人脸进行比对,并将识别结果通过语音模块反馈至用户,满足用户社交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障碍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用户腰间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至少包含两组,每组传感器包括地面低矮障碍物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前方地面上的低矮障碍物;
悬空障碍物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前方的悬空障碍物;
地面较高障碍物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前方高度较高的地面障碍物。
一种智能盲人出行辅助装置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户输入语音指令,语音模块对所述语音指令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
步骤2:所述信息处理模块调用导航模块,并将所述识别结果发送至导航模块进行路径规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0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