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拌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0352.1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1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凌天清;陈怡宏;陆亚;张意;李传强;伍任雄;段文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91/00;C08L91/06;C08L23/08;C08L5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拌沥青改性剂 温拌沥青混合料 高速剪切机 温拌剂 制备 低温抗裂性能 聚合物改性剂 废塑料裂解 重量百分比 高温性能 环境效益 加热升温 节能减排 疲劳性能 施工操作 聚合物 混合料 裂解油 烷烃油 称取 添加剂 保温 冷却 溶解 橡胶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拌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b)将烷烃油及橡胶裂解油混合并加热升温至100~120℃;c)加入聚合物改性剂,温度控制在100~120℃范围内,采用高速剪切机1000r/min的速率下搅拌60~120min,使聚合物全部溶解;d)在100~120℃温度范围内继续加入添加剂,人工搅拌并保温10min,最后加入废塑料裂解蜡,高速剪切机1000r/min搅拌60~120min,冷却至常温,即得温拌沥青改性剂。本发明提供的温拌剂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所有施工操作温度至少可降低50℃,具有节能减排的环境效益;同时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且能够保证其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与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相当。相比于Sasobit等温拌剂,本发明得到的温拌剂成本较低,性能更稳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拌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热拌沥青混合料是国内外高速公路建设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铺装材料,其最大的缺点在于混合料的拌和及摊铺、碾压需要较高的温度,这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毒气体,产生大量粉尘,对周围环境及施工人员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此外,沥青在高温加热过程中会发生老化,影响混合料的性能。而温拌沥青(120℃~150℃)混合料是介于热拌(150℃~180℃)沥青混合料和冷拌(10℃~40℃)沥青混合料之间,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差不大的新型沥青混合料。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能源的消耗,而且能够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的伤害和环境污染。因此,国内外加大了对沥青温拌剂的研究,希望研究出一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沥青的老化、同时能够改善沥青的理化性质、降低沥青的高温粘度,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
目前,温拌沥青混合料中常用的温拌剂有以下几种:(1)新型聚烯烃类温拌剂Sasobit,其特点是,可降低温度15~30℃,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对基质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的平均提高幅度在90%以上,但价格较高;(2)表面活性剂类Evotherm,其特点是,可降温10~60℃,降温性能较好,到对于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3)合成沸石Aspha-min,其特点是,可降温20~30℃,能够提高混合料的压实性能,但混合料的TSR值有所降低,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可见,由于不同温拌剂在不同路况下的路用性能不同,工程应用中温拌剂的选择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缺乏相应的技术指标,各种温拌剂的适用性有限。此外,现有温拌剂价格昂贵,致使道路初建成本提高,严重阻碍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温拌剂,对于推动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发展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温拌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温拌沥青混合料道路施工的要求的同时,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施工温度至100-110℃,可在低温季节施工。
为了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拌沥青改性剂,其组分及按质量分数计的含量如下:
烷烃油:50~60%
聚合物:16~20%
废橡胶裂解油:10~15%
废塑料裂解蜡:8~11%
其他添加剂:2~6%
温拌沥青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
b)将烷烃油及橡胶裂解油混合并加热升温至100~120℃;
c)加入聚合物改性剂,温度控制在100~120℃范围内,采用高速剪切机1000r/min的速率下搅拌60~120min,使聚合物全部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03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