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原环境下富氧环境监测预警装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70054.2 | 申请日: | 2018-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8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叶龙;郭树东;介玉林;郭名;雷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杨帅峰 |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 数据采集设备 报警装置 富氧环境 高原环境 监测预警 浓度数据 远程数据 服务器 测量 服务器获取数据 终端 报警提示 车厢位置 设备访问 实时监测 实时显示 远程监测 自动报警 列车 车厢 直观 报警 传输 监测 | ||
一种高原环境下富氧环境监测预警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终端、数据采集设备、服务器、远程数据查看设备、列车上报警装置;其中测量终端实时监测氧气浓度数据,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将所述氧气浓度数据传输到服务器,通过所述远程数据查看设备访问所述服务器获取数据,实现远程监测,所述数据采集设备还设有列车上报警装置,可以根据监测到的氧气浓度值报警。本装备可以实时显示氧气含量,自动报警,非常必要。可同时汇总不同车厢,不同车厢位置的氧气浓度值,并直观的显示给乘务人员,报警提示,及时采取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原环境下富氧环境监测预警装备,属于监测预警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氧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元素,占地壳含量的48.6%。人类在19.5%-23.5%的氧气浓度中可正常生活和工作,低于这个区间轻则影响身体健康,重则有致命危险。当氧气浓度超过40%以上时,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在高原行进的列车上,由于空气稀薄,环境密闭,安装氧气探测系统,实时显示氧气含量,自动报警,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环境下富氧环境监测预警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终端、数据采集设备、服务器、远程数据查看设备、列车上报警装置;其中测量终端实时监测氧气浓度数据,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将所述氧气浓度数据传输到服务器,通过所述远程数据查看设备访问所述服务器获取数据,实现远程监测,所述数据采集设备还设有列车上报警装置,可以根据监测到的氧气浓度值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终端包括外壳、测量窗口、数据线、固定螺丝及内置于所述外壳中的集成电路模块;所述外壳上设有测量窗口、数据线及固定螺丝,数据线将所述集成电路模块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相连接。测量窗口用于实时显示集成电路模块测量所得的氧气浓度数据。固定螺丝用于将外壳固定于列车上。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电路模块上包括氧气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氧气传感器为RS485总线式传感器,采用RS485接口、标准MODBUS-RTU协议,可实现多点同时监测,组网并远距离传输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时显示氧气含量,自动报警,非常必要。可同时汇总不同车厢,不同车厢位置的氧气浓度值,并直观的显示给乘务人员,报警提示,及时采取措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测量终端的示意图。
图中:1、测量终端,1a、外壳,1b、测量窗口,1c、数据线,1d、固定螺丝,2、数据采集设备,3、服务器,4、远程数据查看设备,5、列车上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高原环境下富氧环境监测预警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终端1、数据采集设备2、服务器3、远程数据查看设备4、列车上报警装置5;其中测量终端1实时监测氧气浓度数据,通过数据采集设备2将所述氧气浓度数据传输到服务器3,通过所述远程数据查看设备4访问所述服务器3获取数据,实现远程监测,所述数据采集设备2还设有列车上报警装置5。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测量终端1包括外壳1a、测量窗口1b、数据线1c、固定螺丝1d及内置于所述外壳1a中的集成电路模块;所述外壳1a上设有测量窗口1b、数据线1c及固定螺丝1d,数据线1c将所述集成电路模块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2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电路模块上包括氧气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氧气传感器为RS485总线式传感器,采用RS485接口、标准MODBUS-RTU协议,可实现多点同时监测,组网并远距离传输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00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