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开挖后顶进的盾构刀盘检修井装配式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9110.0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8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地盾构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08 | 分类号: | E21D1/08;E21D5/11;E21D9/08 |
代理公司: | 11260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修 开挖 盾构刀盘 装配式 回填 井内 支护结构 顶进 盾构 预处理 施工成本低 装配式施工 分层开挖 分层设置 井壁支护 预定位置 盾构机 锁口圈 封底 掘进 顶层 分层 井处 体内 拆除 建造 施工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开挖后顶进的盾构刀盘检修井装配式施工方法,包括:施工预处理;开挖检修井处制作装配式锁口圈组件;分层开挖检修井,在检修井内分层设置装配式支护结构作为井壁支护,直至开挖至检修井盾构段顶层,设置一层封底,在盾构段采用半开挖方式进行开挖,开挖后进行一次回填;盾构机顶进至检修井内预定位置,重新开挖半开挖区域至井底,进行盾构刀盘检修,盾构刀盘检修完成后自下而上分层拆除检修井内的装配式支护结构,跟进回填,待全部回填完成后盾构机继续掘进。该方法使检修井建造速度提高,土体内无残留物,无污染,不会对其他工程造成影响,安全性高,且施工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修井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开挖后顶进的盾构刀盘检修井装配式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隧道、地铁等施工中,均需要使用盾构技术。现有的盾构施工中,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盾构刀盘进行检修,目前对盾构刀盘进行检修,要在所挖掘的路线上间隔设置检修井。但目前的盾构刀盘检修井,在开挖后,井壁均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盾构刀盘检修后,准备对检修井回填时,由于混凝土井壁较坚固,并无法从土地中去除与回收混凝土井壁,只得留在土地中,对检修井井内用土进行回填,这样造成的问题是:由于混凝土井壁留在土地中,会对后续其他工程的施工造成不利影响,不仅环保性差且施工效率低。同时,目前全开挖的方式,也存在挖土量大以及回填量大影响检修井建造速度和维修效率的问题。而且用混凝土进行的检修井施工,特别是城市地铁等工程中,由于作业操作空间窄小、作业环境复杂、施工机械种类繁多,易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以及受管线密集等较多的临近风险源的影响,也不便于安全施工。因此,发明人发现如何能高效、无污染且安全的进行盾构刀盘检修井施工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开挖后顶进的盾构刀盘检修井装配式施工方法,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有效减小因检修井应用的混凝土不可回收对土体造成的污染和影响其他工程施工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半开挖后顶进的盾构刀盘检修井装配式施工方法,包括:
在设置检修井的位置进行施工预处理;
在开挖检修井处制作装配式锁口圈组件;
在所述装配式锁口圈组件对应的检修井位置分层开挖检修井,在所开挖的检修井内分层设置装配式支护结构作为该检修井的井壁支护,直至所述检修井开挖至该检修井的盾构段顶部,在检修井的盾构段顶部拼装一次装配式钢封底;
半开挖处理:将检修井的盾构段靠近盾构机方向的一侧区域作为半开挖区域,另一半区域作为不开挖区域,在所述半开挖区域从上至下分层开挖,并分层设置装配式支护结构作为半开挖区域的井壁支护,直至开挖至所述检修井设计深度,在底部拼装二次装配式钢封底;
一次回填:在半开挖区域从下至上分层拆除回收装配式支护结构并跟进土方回填,直至装配式支护结构拆除至盾构机顶以上设定的第一安全位置,土方回填至盾构机顶以上设定的第二安全位置处;
一次回填完成后,盾构机进洞并顶进至所述检修井底部的半开挖区域,再次开挖半开挖区域至检修井底部,进行盾构刀盘检修,盾构刀盘检修完成后分层拆除并回收所述检修井内的装配式支护结构,跟进土方回填,待全部土方回填完成恢复地貌后盾构机继续掘进,即完成半回填式盾构刀盘检修井装配式施工。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开挖后顶进的盾构刀盘检修井装配式施工方法,其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地盾构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地盾构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9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