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杆类零件的给定方向相对基准要素轴线的平行度误差测量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65544.3 | 申请日: | 2018-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3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 发明(设计)人: | 于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B21/22 | 分类号: | G01B21/22;G01B21/24;G01B21/20;G01B21/16 |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刘斌 |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准要素 测点 测量 平行度误差 方向相对 水平截面 大头孔 相对基准方向 直线度误差 基准方向 检测误差 理想轴线 零件测量 实际测量 误差测量 小头孔 包容 采集 评定 | ||
连杆类零件的给定方向相对基准要素轴线的平行度误差测量方法,属于误差测量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连杆类零件测量过程中,把大头孔轴线作为无直线度误差的理想轴线来评定误差,检测误差比较大的问题,S1.采集n个水平截面基准要素测点1、3的测量值和被测要素测点9、11的测量值,i为连杆类零件大头孔和小头孔的水平截面序号;S2.计算基准要素测点误差值yi,被测要素测点误差值ydi;S3.判断相对基准方向;S4.寻找被测要素上、下包容线,计算平行度误差,效果是基准方向更接近实际测量原理,因而,测量误差更为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误差测量领域,涉及一种连杆类零件的给定方向相对基准要素轴线的平行度误差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连杆类零件是活塞和曲轴的连接件,用于将活塞往复直线运动变成曲轴旋转运动,以产生输出轴旋转运动,对外输出功率。由于连杆与曲轴以及活塞有装配关系,所以其加工精度要求很高。主要技术要求有连杆大小头孔直径误差、圆柱度误差和粗糙度,大小头孔轴线在空间的平行度误差,大小头孔中心距误差,和大头孔端面对大头孔轴线的垂直度误差。
目前连杆类零件加工误差检测方法主要有人工机械量具测量、人工电子检测和数字化电子检测三种方法。从一次检测误差的数量又可分为单误差检测和多误差检测。人工机械量具检测法是一种单误差检测,检测精度和效率都比较低,人工电子检测法也是一种单误差检测,检测精度高但效率低,数字化电子检测法可以实现多误差检测,检测精度高和检测效率都很高。目前的连杆数字化电子检测法中多为单误差检测和几个误差检测,这样虽然相对提高了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但还需多次检测才能完成所有指标的检测工作,并且检测指标间的联系不能真实体现,检测精度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连杆类零件测量过程中,把大头孔轴线作为无直线度误差的理想轴线来评定误差,检测误差比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以相对基准方向作为误差测量的基准方向,从而提高基准的准确性。
一种连杆类零件的给定方向相对基准要素轴线的平行度误差测量方法,
S1.采集n个水平截面基准要素测点1、3的测量值ai1、ai3和被测要素测点9、11的测量值ai9、ai11,i为连杆类零件大头孔和小头孔的水平截面序号,i=1,2…n;
S2.计算基准要素测点误差值yi,被测要素测点误差值ydi:
S3.判断相对基准方向;
S4.寻找被测要素上、下包容线,计算平行度误差。
进一步的,测点传感器1、2、3、4布置在大销部件的上端,四个测点呈90°均布,且测点传感器1、3位于大、小销部件轴心的连线方向上;测点传感器9、10、11、12布置在小销部件上端,四个测点呈90°均布,且测点传感器9、11位于大、小销部件轴心的连线方向上,将连杆类零件的被测连杆类零件的大头孔沿大销方向由首端移动至大销底座,测点传感器1、2、3、4在其上测量测点,所述测点为测点传感器1、2、3、4在大头孔的各水平截面上对应的测量点,将连杆类零件的被测连杆类零件的小头孔沿小销方向由首端移动至小销底座,测点传感器9、10、11、12在其上测量测点,所述测点为测点传感器9、10、11、12在小头孔的各水平截面上对应的测量点。
进一步的,步骤S3.判断相对基准方向,包括如下步骤:
S3.1.寻找基准要素上或下包容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5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杆类零件加工误差检测装置
- 下一篇:扫描型探针显微镜及其扫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