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酯基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5130.0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8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诚;田松柏;王小伟;章群丹;李虎;朱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8/14 | 分类号: | C08F8/14;C08F8/32;C08F110/10;C08L9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酯基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的酯基聚合物具有下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基团T表示所述酯基聚合物的主链;各基团B各自独立地选自O或S;各基团R各自独立地表示C1‑10亚烃基;各基团A各自独立地选自O、S或NR”;各基团R'各自独立地表示C1‑10亚烃基;各基团Nb各自独立地选自H或‑R”'‑B'H,其中同一氮原子上的两个Nb中至少一个为‑R”'‑B'H;各基团R”各自独立地选自H或C1‑10烃基;各基团R”'各自独立地表示C1‑10亚烃基;各基团B'各自独立地选自O或S;各个y各自独立地表示1‑6之间的整数;并且m为1‑10之间的整数。当本发明的酯基聚合物用作分散剂和/或阻聚剂时,具有非常优异的分散和阻聚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特别涉及一种适合用作分散剂和/或阻聚剂的酯基聚合物。
背景技术
沥青质一般被定义为不溶于正庚烷、而溶于甲苯的石油组分,是按溶解度定义的一类物质,它是重质油中相对分子质量最高,极性最强和最难加工的组分。沥青质的存在使得重质油具有胶体体系的特性,当温度、压力或组分发生变化而导致沥青质所处环境发生改变时,沥青质容易发生絮凝沉积,给石油的生产、储运和加工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沥青质的絮凝沉积会导致岩石的渗透性降低、润湿性反转,造成永久性油藏损害,同时也会导致井管、分离器等外围设备的堵塞,使生产效率严重降低;在石油的运输储备过程中,沥青质的絮凝沉积会导致泵送的管路及其相关处理设备结垢,严重影响传输效率;在石油的加工过程中,沥青质作为生焦前驱物在热固体表面(如反应器器壁、加热炉炉管、换热器器壁)沉积,会造成催化剂的结焦失活或者装置的结焦、结垢,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给重质油加工和利用带来了困难。
阻止沥青质絮凝沉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是添加化学添加剂(分散剂和/或阻聚剂)。常见的化学添加剂包括烷基酚、烷基磺酸、烷基吡咯烷酮、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酯多元醇、烷基酚醛树脂、油溶性聚合物以及新型离子液体等。对于化学添加剂的分散和阻聚效果,文献结论不尽相同,这可能与沥青质的种类和结构、溶剂条件及化学添加剂的评价方法有关。虽然各种化学添加剂已被油田使用多年,但仍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进行,其目的是找到更有效、更经济(价格低廉、原料易得的材料)、对人更安全、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添加剂。
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沥青质分散剂例如专利CA 2029465C和CA 2075749C中公开的烷基酚-甲醛树脂与亲水-亲酯的乙烯基聚合物的组合。在美国专利US 4414035A和公开发表的论文D.L.Chang、H.S.Fogler(SPE论文第25185号,1993)及Francia Marcano(EnergyFuels,2015,29(5):2813-2822)等中描述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具有分散沥青质的性质。
本领域中仍然需要用作分散剂和/或阻聚剂,特别是用作沥青质分散剂和/或阻聚剂时,具有优异的分散和阻聚性能的新型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满足了本领域的上述需求,提供了一种适合用作分散剂和/或阻聚剂,特别是用作沥青质分散剂和/或阻聚剂的新型的酯基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酯基聚合物,其具有下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
基团T表示所述酯基聚合物的主链;
各基团B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O或S;
各基团R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表示C1-10亚烃基,各基团R任选地被选自烷氧基、羟基、氨基和巯基的基团取代;
各基团A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O、S或N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5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