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热性聚丙烯塑料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1608.2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3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75/04;C08K13/02;C08K3/26;C08K5/55;C08K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5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性 聚丙烯塑料管 聚丙烯粉末 纳米碳酸钙 硅微粉 硼酸酯 石墨烯 制备 聚氨酯胶粘剂 质量百分比 防火性能 挤出成型 耐高温性 安定剂 分散剂 渗透剂 有机钼 备料 耐热 调和 震荡 配方 应用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热性聚丙烯塑料管,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聚丙烯粉末40‑45%、纳米碳酸钙1‑5%、硼酸酯10‑15%、硅微粉3‑6%、石墨烯0.8‑1.2%、分散剂2.5‑3.5%、安定剂2‑6%、聚氨酯胶粘剂4‑8%、渗透剂0.5‑2%,有机钼溶液为余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耐热性聚丙烯塑料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备料、调和、添料、搅拌、震荡和挤出成型;本发明的配方更加的简单,通过聚丙烯粉末为主要原料,配合加入纳米碳酸钙、硼酸酯、硅微粉和石墨烯,能够使得耐热性聚丙烯塑料管的耐热和耐高温性更好,防火性能好,能够长久使用不易损坏,而且相比现有的制备方法而言,本发明更加的科学合理,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应用前景广泛,利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热性聚丙烯塑料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在工业界有广泛的应用,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聚丙烯材料常用来制作塑料管,但是传统的聚丙烯塑料管,其耐热耐高温性普遍比较差,防火性不佳,易损坏;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耐热性聚丙烯塑料管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性聚丙烯塑料管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热性聚丙烯塑料管,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聚丙烯粉末40-45%、纳米碳酸钙1-5%、硼酸酯10-15%、硅微粉3-6%、石墨烯0.8-1.2%、分散剂2.5-3.5%、安定剂2-6%、聚氨酯胶粘剂4-8%、渗透剂0.5-2%,有机钼溶液为余量。
优选的,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聚丙烯粉末40%、纳米碳酸钙1%、硼酸酯10%、硅微粉3%、石墨烯0.8%、分散剂2.5%、安定剂2%、聚氨酯胶粘剂4%、渗透剂0.5%,有机钼溶液为余量。
优选的,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聚丙烯粉末42%、纳米碳酸钙2%、硼酸酯12%、硅微粉4%、石墨烯0.9%、分散剂2.8%、安定剂3%、聚氨酯胶粘剂5%、渗透剂1%,有机钼溶液为余量。
优选的,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聚丙烯粉末43%、纳米碳酸钙4%、硼酸酯13%、硅微粉5%、石墨烯1.1%、分散剂3.2%、安定剂4%、聚氨酯胶粘剂7%、渗透剂1.5%,有机钼溶液为余量。
优选的,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聚丙烯粉末45%、纳米碳酸钙5%、硼酸酯15%、硅微粉6%、石墨烯1.2%、分散剂3.5%、安定剂6%、聚氨酯胶粘剂8%、渗透剂2%,有机钼溶液为余量。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型号PAAS液体分散剂,且分散剂以一滴为一份,所述渗透剂为型号OE-35液体渗透剂,且渗透剂以一滴为一份。
优选的,所述有机钼溶液为型号 MOLYVAN856B的有机钼溶液和型号 R3580 的有机钼溶液的混合物,其中 MOLYVAN856B 的有机钼溶液和 R3580 的有机钼溶液的重量比为1:1。
一种耐热性聚丙烯塑料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称取既定量的聚丙烯、纳米碳酸钙、硼酸酯、硅微粉和石墨烯依次倒入到调和罐中,用三个相同型号的滴管分别吸入分散剂、安定剂和渗透剂,完成后,将滴管均放置到干净的滴管架上,再向两个玻璃皿内分别倒入聚氨酯胶粘剂和混合的有机钼溶液;
S2:调和:将调和罐放置在 60-70℃的恒温室中,并用高速搅拌器不断搅拌 60-70分钟,搅拌结束后静置 10-15 分钟,得到初制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16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