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外网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1487.1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6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彬;黄世景;吴鸿伟;周成祖;李山;张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黄国强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外 数据 同步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外网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在该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外网设备分析提取文件的文件信息,并存入数据库表格内,如文件包含附件文件,则将附件文件备份至第一路径下,将附件文件的文件名录入该表格中的文件名字段对应位置处,将附件文件移动至第二路径下,否则,删除该文件,导出表格中新增加的记录并保存并发送至内网设备,将第二路径下的附件文件发送至内网设备;内网设备分别保存接收到的到的记录文件和附件文件至数据库和第四路径中;外网和内网设备分别根据对应数据库中待显示文件对应的表格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显示。本发明减少了文件的传输量,提高了传输效率,降低了内网设备中文件分析量,提高了内外网设备间的数据同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同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外网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信息的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不同应用系统在安全管理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这些应用系统需部署在不同安全级别的物理区域内,重要的应用系统处于安全等级高的区域即内网中,而一般的应用系统则处于安全等级较低的区域即外网中。
由于内网的高的安全需求,因此内网与许多外部网络的通信进行了限制,例如企业内部网络,内网中的业务系统需要通过网闸才能连接到外网,而外网则不需要通过网闸就可以连接上网络,当内网需要查询某些文件时,只能由外网首先来进行查询,然后外网将查询到的文件发送给内网。
当外网设备与内网设备需要同步显示相同的来自外网的文件信息时,则需要外网设备首先对该文件进行分析提取后,将文件传输到内网设备上,然后内容设备对该文件再次进行分析提取,从而达到两台设备上文件和信息的同步。当文件较多或较大时,传输文件并再次重复分析提取这些文件的信息会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内外网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通过数据库信息同步附件文件同步相结合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文件的传输量,提高了传输效率,并且降低了内网设备中文件分析量,有效提高了内外网设备间的数据同步效率。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内外网数据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外网设备将接收到的文件进行分析,提取文件信息按分类录入该外网设备的数据库中该文件对应的表格内;
S200:判断所述文件是否包含附件文件,如包含,进入S300,否则,删除该文件,进入S400;
S300:将所述附件文件备份一份至该外网设备的第一路径下,将所述附件文件的文件名录入该表格中的文件名字段对应位置处,将所述附件文件移动至该外网设备的第二路径下;
S400:导出所述文件对应的数据库表格中新增加的记录并将该记录生成记录文件后保存至该外网设备的第三路径下,并将该记录文件发送至内网设备;
S500:判断第二路径下是否有新增附件文件,如有,则将该新增附件文件发送至内网设备;
S600:所述内网设备将接收到的记录文件导入该内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库中,如有接收到附件文件,则将接收到的附件文件存入该内网设备的第四路径下;
S700:所述外网设备和内网设备根据对应数据库中待显示文件对应的表格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附件文件的判断方式包括通过文件后缀名判断和通过文件所在路径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1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