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短报文的电力专网的协同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1133.7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3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军;曾令康;傅宁;张喆;张琦;忻向军;冷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W4/14;H04L29/06;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朱亲林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北斗 卫星 报文 电力 协同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短报文的电力专网的协同传输方法,包括:检测电力专网是否出现故障;若是,则获取故障路段信息并结合当前传输路径计算得到有效中转节点;将电力数据采用随机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处理后发送到北斗卫星系统中;北斗卫星系统将已加密的电力数据发送到所述有效中转节点中;有效中转节点按照电力传输方式将已加密的电力数据传输到目标节点中;在目标节点中,采用预先训练好的加密识别模型对已加密的电力数据进行识别,得到加密类型;采用与所述加密类型相应的解密方式对电力数据进行解密并且得到电力数据信息。本申请能够保证自然灾害导致的电力通信中断时电力数据的稳定传输以及电力数据的加密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短报文的电力专网的协同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力通信发展的前期,卫星通信曾经小范围地应用在电力调度生产上,但是由于传统卫星通信系统传输时延长、传输速率小、地面站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影响卫星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推广应用,随着光纤通信、载波通信等通信方式的出现和日益发展成熟,载波通信及光纤通信被大范围地应用于电力系统,卫星通信则迅速退出电力系统通信建设领域。
然而,自然灾害会造成多出光缆中断,导致大面积通信中止,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为满足局部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情况下的通信需求,加强在自然灾害、重大政治活动保供电的移动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解决各级指挥中心与应急现场远程通信联络,建设卫星通信系统显得非常迫切。
也即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当前的电力通信方式难以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满足电力数据的有效传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短报文的电力专网的协同传输方法,能够保证自然灾害导致的电力通信中断时电力数据的稳定传输以及电力数据的加密安全性能。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短报文的电力专网的协同传输方法,包括:
检测当前电力专网传输是否出现故障;
若是,则获取当前电力专网中出现故障的路段信息并结合当前电力数据的传输路径计算得到有效中转节点;
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采用随机加密的方式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后采用短报文的方式发送到北斗卫星系统中;
北斗卫星系统将已加密的电力数据发送到所述有效中转节点中;
所述有效中转节点按照电力传输方式将已加密的电力数据传输到目标节点中;
在目标节点中,采用预先训练好的加密识别模型对已加密的电力数据进行识别,得到加密类型;
采用与所述加密类型相应的解密方式对电力数据进行解密并且得到电力数据信息。
可选的,所述加密识别模型为基于Resnet网络模型构建的预测模型。
可选的,所述加密识别模型构建的步骤包括:
获取大量电力数据,采用随机加密的方式生成加密数据并且附带有相应的加密类型标签;其中,所述加密类型标签为基于不同加密类型相应的赋予的类型标签或者序号标签;
将加密数据按照预设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基于电力数据的特点,相应的构建初始加密识别模型,并且利用训练集中的加密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得到优化模型;
利用验证集中的加密数据对得到的优化模型进行准确率验证,利用加密类型标签进行结果识别,判断准确率是否超过预设的阈值;
若是,则将当前的优化模型作为最优加密识别模型;
否则,继续对优化模型进行训练并且验证,直到得到准确率超过预设阈值的最优加密识别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1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