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拉强度1200MPa级冷轧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9714.7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2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韩赟;邝霜;谢春乾;刘华赛;邱木生;姜英花;齐秀美;王勇围;刘广会;滕华湘;崔阳;李飞;章军;朱国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38;C22C38/06;C22C38/22;C22C38/26;C22C38/28;C22C38/32;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拉强度 1200 mpa 冷轧 双相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拉强度1200MPa级冷轧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09‑0.13%,Si:0.1‑0.4%,Mn:2.0‑2.6%,P:≤0.01%,S:≤0.01%,Al:0.02‑0.06%,Cr:0.3‑0.6%,Mo:0.1‑0.3%,Nb:0.01‑0.04%,Ti:0.01‑0.04%,B:0.001‑0.0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经性能检测,本发明的冷轧双相钢抗拉强度可达1200MPa级,力学性能参数指标分别为:抗拉强度大于1180MPa,屈服强度大于820MPa,标距在80mm的延伸率大于6%,且成分中碳含量低,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另外,本发明通过成分的配比设计以及选用相应的制备方法,使得冷轧双相钢可适用于传统气冷冷却方式连退产线进行工业生产,且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实际性能以及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拉强度1200MPa级冷轧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汽车轻量化节能减排、汽车安全性提高,先进高强钢在白车身中的应用与日俱增。双相钢由于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已经成为先进高强钢中应用量最大的钢种,而目前应用于冷成形汽车零件的最高级别为1200MPa,主要应用于碰撞安全类防撞梁、B柱、门槛等零件,防止驾驶舱变形,提高碰撞安全性。同时,1200MPa级别冷轧双相钢的使用,还将进一步满足汽车轻量化及节能减排的需求。中国国家标准GB/T 20564.2-2017中规定了1200MPa级别冷轧双相钢的力学性能指标为:抗拉强度大于1180MPa,屈服强度大于820MPa,标距在80mm的延伸率大于5%。由此可见,1200MPa级冷轧双相钢产品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要求均比较高,国外一些先进钢厂通常采用水淬的方式生产,这就对传统采用气冷的产线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如果通过增加C含量来提高淬透性,又往往会造成产品焊接性能的恶化。目前国内该产品设计及工业生产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技术尚不成熟。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强度1200MPa级冷轧双相钢,抗拉强度大于1180MPa,屈服强度大于820MPa,标距在80mm的延伸率大于6%,且冷轧双相钢成分中碳含量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强度1200MPa级冷轧双相钢,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
C:0.09-0.13%,Si:0.1-0.4%,Mn:2.0-2.6%,P:≤0.01%,S:≤0.01%,Al:0.02-0.06%,Cr:0.3-0.6%,Mo:0.1-0.3%,Nb:0.01-0.04%,Ti:0.01-0.04%,B:0.001-0.0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成分中,C元素化学成分百分比:0.09-0.11%。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成分中,Si元素化学成分百分比:0.2-0.3%。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成分中,Mn元素化学成分百分比:2.1-2.3%。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成分中,Al元素化学成分百分比:0.02-0.04%。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成分中,Cr元素化学成分百分比:0.4-0.5%。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成分中,Mo元素化学成分百分比:0.2-0.3%。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成分中,Nb元素化学成分百分比:0.015-0.025%。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成分中,Ti元素化学成分百分比:0.015-0.025%。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成分中,B元素化学成分百分比:0.0015-0.00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97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