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与安全的电梯机械原理的创新设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9093.2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7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丁国务;丁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国务;丁东 |
主分类号: | B66B7/06 | 分类号: | B66B7/06;B66B11/04;B66B17/12;B66B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4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曳引驱动 轿厢 电梯 节能 电梯运行能耗 曳引钢丝绳 安全效果 垂直电梯 电梯机械 电梯运行 轨迹设计 机械原理 空间位置 控制能力 控制系统 摩擦阻力 确保安全 对重架 曳引机 超速 动能 空载 相等 牵制 能耗 上行 满载 平安 转化 安全 | ||
1.一种属于电梯的机械原理的创新设计发明,具体涉及垂直电梯运行的节能和安全,其特征在于包括:曳引轮(1),曳引钢丝绳(2),轿厢侧重量传感器(3),轿厢(4),对重侧重量传感器(5),对重架(6),闭环下端拉力传感器(7),曳引主机(8),闭环曳引钢丝绳(9),闭环上端拉力传感器(10),单侧拉力再平衡装置(11),曳引制动轮(12),柔性拉力杆(13),拉力臂(14),闭环上端柔性拉力杆(15),力矩轮(16),固定轴套(17),力矩转动轴(18),闭环下端柔性拉力杆(19);其中,对重侧重量传感器(5)设置于电梯的对重架(6)上端,用于测量对重的重量;轿厢侧重量传感器(3)设置于电梯的轿厢(4)上端,用于测量轿厢的重量;闭环上端拉力传感器(10)设置于对重架(6)上端,用于测量闭环曳引钢丝绳(9)与对重架(6)上端的拉力;闭环下端拉力传感器(7)设置于对重架(6)下端,用于测量闭环曳引钢丝绳(9)与对重架(6)下端的拉力;
所述开环运动机构(以下简称“开环”)由曳引钢丝绳(2)的两端分别连接轿厢拉力传感器(3)、轿厢(4)和对重拉力传感器(5)、对重架(6)且悬挂在曳引轮(1)上连接而组成;闭环运动机构(以下简称“闭环”)由曳引钢丝绳(9)连接对重架(6)的上端和闭环上端拉力传感器(10),绕过曳引主机(8),进而绕过曳引制动轮(12)后连接闭环下端拉力传感器(7)和对重架(6)下端部连接而组成;
所述开环的运动由对重架(6)来牵引轿厢(4)上下,闭环的运动由曳引主机(8)的曳引轮旋转带动闭环钢丝绳(9)牵引对重架(6)上下,是闭环带动开环;
所述闭环组合内的曳引钢丝绳(9)对曳引主机(8)和曳引制动轮(12)是有合适的涨紧力,压力传导在两个曳引轮上,在曳引主机(8)的旋转下,由摩擦力带动对重架(6)作上、下运动,对应的轿厢(4)在牵引力的作用下进行反相的垂直运动;
所述从闭环组合看,闭环内曳引钢丝绳(9)与曳引主机(8)的曳引轮和曳引制动轮(12)的包角和呈360度;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梯运行节能和安全的装置的动作;
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具体如下:
电梯上行:
A、空载轿厢在基站,对重在顶层。轿厢侧重量等于对重侧重量。电梯接受向上召唤指令,曳引主机8及曳引制动轮12分别打开制动器,曳引主机8带动曳引轮,在闭环曳引钢丝绳9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对重架6向下,牵引轿厢4向上。
B、半载轿厢在基站,对重在顶层。轿厢侧重量超过对重侧50%的额定重量。轿厢内载重产生牵引力,牵引力传至柔性拉力杆13,单侧拉力再平衡装置11接力,将牵引力分配给曳引主机8的曳引轮两侧钢丝绳做出T′1=T′2的结果。电梯接受向上召唤指令,曳引主机8及曳引制动轮12分别打开制动器,曳引主机8带动曳引轮,在闭环曳引钢丝绳9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对重架6向下,牵引轿厢4向上。位能发生变化只能通过守恒的动能来实现提升,采用在用电机就能很好地满足变化位能与动能匹配的方法。
C、满载轿厢在基站,对重在顶层。轿厢侧重量超过对重侧100%的额定重量。轿厢内载重产生牵引力,牵引力传至柔性拉力杆13,单侧拉力再平衡装置11接力,将牵引力分配给曳引主机8的曳引轮两侧钢丝绳做出T′1=T′2的结果。电梯接受向上召唤指令,曳引主机8及曳引制动轮12分别打开制动器,曳引主机8带动曳引轮,在闭环曳引钢丝绳9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对重架6向下,牵引轿厢4向上。位能发生变化只能通过守恒的动能来实现提升,采用在用电机就能很好地满足变化位能与动能匹配的方法。
电梯下行:
A、空载轿厢在顶层,对重在基站。轿厢侧重量等于对重侧重量。电梯接受向下召唤指令,曳引主机8及曳引制动轮12分别打开制动器,曳引主机8带动曳引轮,在闭环曳引钢丝绳9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对重架6向上,牵引轿厢向下。
B、半载轿厢在顶层,对重在基站。轿厢侧重量超过对重侧50%的额定重量。轿厢内载重产生牵引力,牵引力传至柔性拉力杆13,单侧拉力再平衡装置11接力,将牵引力分配给曳引主机8的曳引轮两侧钢丝绳做出T′1=T′2的结果。电梯接受向下召唤指令,曳引主机8及曳引制动轮12分别打开制动器,曳引主机8带动曳引轮,在闭环曳引钢丝绳9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对重架6向上,牵引轿厢4向下。当轿厢4内有效载荷增加,拖动系统存在位能负荷下放时,采用在用电机就能很好地满足变化位能与动能匹配的方法。
C、满载轿厢在顶层,对重在基站。轿厢侧重量超过对重侧100%的额定重量。轿厢内载重产生牵引力,牵引力传至柔性拉力杆13,单侧拉力再平衡装置11接力,将牵引力分配给曳引主机8的曳引轮两侧钢丝绳做出T′1=T′2的结果。电梯接受向下召唤指令,曳引主机8及曳引制动轮12分别打开制动器,曳引主机8带动曳引轮,在闭环曳引钢丝绳9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对重架6向上,牵引轿厢4向下。当轿厢4内有效载荷增加,拖动系统存在位能负荷下放时,采用在用电机就能很好地满足变化位能与动能匹配的方法。
上述过程中,单侧拉力再平衡装置实施联动产生受力平衡转为正压力的作用,轿厢侧重量、对重侧重量的大小由各自对应的重量传感器测得,并由控制系统计算其重量数据后依照判断发出动作指令,同时,控制系统判断轿厢位置,发出制动或曳引驱动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国务;丁东,未经丁国务;丁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90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