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OM的节点查找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8744.6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4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年馨;陈平;李小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dom 节点 查找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DOM的节点查找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本发明中在检测到节点查询指令时,从节点查询指令中提取目标节点标识;通过调用预设节点查询函数在预设DOM树形结构中查找与目标节点标识对应的节点对象;将查找到的与目标节点标识对应的节点对象认定为目标节点对象,并获取目标节点对象的属性特征,以实现根据预设节点查询函数确定目标节点对象。在本发明中由于将节点的查询过程交付于模块化的预设节点查询函数来完成,致使预设节点查询函数将基于实时的DOM树形结构来实时地进行节点的查询,使得开发人员无需不断地确定新的目标节点的查询路径,进而解决了现有的节点查询方式存在的可复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DOM的节点查找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背景技术
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DOM)是一种标准化的编程接口,作为一种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通过运用DOM可以动态地访问程序和脚本。
DOM的基本原理在于,为整个文档提供一个访问模型,简而言之,通过DOM可将整个文档视为一个树形结构,文档内的所有要素都将被视为该树形结构中的单个节点;并且,由于DOM树形结构中的各个节点之间都存在关联性,也就可以很好地描述文档中的各个要素彼此之间的联系。
可参考图1,图1为DOM树形结构的示意图。
DOM树形结构中的节点存在多种类型,比如,文档节点,若欲访问网页中的具体属性或者任意文本,皆可基于文档节点进行导航,文档节点可被视为根节点;元素节点,表示网页页面中的标签;属性节点,表示标签中包含的属性;文本节点,表示标签中包含的文本内容等。如图1所示,正是基于各种类型的节点以及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DOM树形结构,同时,也是一个网页的全部内容。
所以,当在网页的开发过程或者网页的展示过程中需要从该完整的DOM树形结构中获取某个特定节点时,比如,需要获取图1中的“文本节点1”的属性特征时,传统的查询方式为,将基于该DOM树形结构一步步地去获取该特定节点。若当前节点为文档节点,则将先获取文档节点的子节点即元素节点1,再去获取元素节点1的子节点即元素节点4,再去获取元素节点4的子节点,也就获取到了用户需要的文本节点1。
明显地,上述基于DOM树形结构的关联逻辑去获取当前需要的特定节点的属性特征的方式极其繁琐,需要一步步地去获取树形结构中呈现关联关系的各节点,基于该关联关系最终才能查询到真正需要的特定节点,这也是直接应用DOM树形结构来查询节点的原始查询方式。
但是,该原始查询方式在节点的查询效果上极其受限,这是因为,不同的节点在DOM树形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上述基于文档节点来查询到文本节点1的查询路径可简记为“文档节点→元素节点1→元素节点4→文本节点1”,该查询路径仅适用于在如图1所示的这个DOM树形结构中由文档节点查询到文本节点1,若由于开发需求,DOM树形结构出现变化,换言之,在下次进行节点查询时不再查询文本节点1而查询文本节点2,那么,上述查询路径将不再适用。这对于开发人员来说,需要再次进行新的节点查询路径的编写,不然,无法确定当前需要查找到的正确节点位置。
所以可认为,现有的节点查询方式存在可复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基于DOM的节点查找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节点查询方式存在的可复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DOM的节点查找方法,所述基于DOM的节点查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节点查询指令时,从所述节点查询指令中提取目标节点标识,所述目标节点标识为目标节点对象的节点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87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