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个来源的地理位置数据信息融合计算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57786.8 | 申请日: | 201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3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轩;王斌;朱箭;李强;车颖;梁菁;徐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津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0 | 代理人: | 梁军 |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地理位置信息 融合 地理位置数据 信息处理 信息融合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确定 单个基站 客观因素 内部信息 收集信息 数据确定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个来源的地理位置数据信息融合计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基站:设置若干个不同的基站;S2、收集信息:通过不同基站分别对同一个地点进行多次地理位置信息的收集;S3、初步融合:将S2中不同基站获得的内部信息进行初步融合;S4、最终融合:将S3中不同基站融合得到的结果进行再次融合;S5、数据确定:将S4中得到的结果输出出来。本发明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地理位置确定时,通过若干基站对同一地点进行地理位置信息的收集,避免单个基站因客观因素而导致地理位置信息处理不精确,提高了地理位置信息处理的精确性,使得工作人员可以精确定位某地点的地理位置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位置信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个来源的地理位置数据信息融合计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理数据是直接或间接关联着相对于地球的某个地点的数据,是表示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诸要素文件,包括自然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如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地貌数据、土壤数据、水文数据、植被数据、居民地数据、河流数据、行政境界及社会经济方面的数据等。
地理位置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地理事物的定性、定量、定位,从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时空属性和相关特征,现有技术中,对于一个地方进行地理位置的确定,往往只是对一个基站内测量的该点数据进行融合,从而得到该点的位置信息,这样做明显存在一个缺陷:工作人员在对一个基站测量的一个点的数据进行融合时,很难保证该基站不会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而存在数据处理误差,这就可能导致最终处理的数据结果不精确,不能精确定位需定位地点的地理位置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智能化移动终端显示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个来源的地理位置数据信息融合计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基站:设置若干个不同的基站;
S2、收集信息:通过不同基站分别对同一个地点进行多次地理位置信息的收集;
S3、初步融合:将S2中不同基站获得的内部信息进行初步融合;
S4、最终融合:将S3中不同基站融合得到的结果进行再次融合;
S5、数据确定:将S4中得到的结果输出出来。
优选的,S1中的基站数量为三个。
优选的,S1中的基站成不同经纬度设置。
优选的,将S2得到的数据存入电脑,以备后期查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工作人员进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时,可以获取不同基站收集的地理位置信息,将不同基站收集的内部信息进行初步融合,从而得到每个基站对于同一地点的地理位置信息,之后,将不同基站融合得到的地理位置进行再次融合,最终,将融合得到的数据结果从电脑中输出出来。
本发明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地理位置确定时,首先通过若干基站对同一地点进行地理位置信息的收集,然后,将各个基站内部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融合,得到若干个关于该点地理位置信息的融合数据,最终,将各个基站融合得到的结果进行最终融合,通过多基站融合方法,避免单个基站因客观因素而导致地理位置信息处理不精确,提高了地理位置信息处理的精确性,使得工作人员可以精确定位某地点的地理位置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77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