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降解塑料腊螟的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7383.3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3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郭定国;易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和亿泰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株洲安和亿泰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50/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李清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巢脾 塑料 高效降解 大腊螟 食料 聚乙烯 螟虫 降解塑料 塑料薄膜 塑料降解 质量比 放入 降解 蜡螟 制备 观察 健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降解塑料腊螟的培养方法,将在巢脾的上面或下面铺上塑料薄膜,观察1‑2天,待巢脾内的大腊螟结茧,收集巢脾内被大腊螟咬碎的塑料碎,将所述塑料碎与巢脾碎以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在10℃‑24℃温度下静置2小时,制备成腊螟食料;将腊螟食料放入带有腊螟虫茧的巢脾内,巢脾内的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为50‑70%,4‑7天后孵出高效降解塑料腊螟。本发明所培养的腊螟,均处于健康4‑5龄虫之间,即处于降解塑料最多的阶段,100只5龄的蜡螟在12个小时之内能够降解120毫克的聚乙烯。并且本发明培养的提高了塑料降解速度,降低了培养腊螟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降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降解塑料腊螟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乙烯塑料由于其经济、方便和稳定性好,被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白色污染″。据估计全球塑料废物正以每年4000万吨的速度在环境中积累,中国估计为200万吨。聚乙烯是线性的饱和碳氢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石蜡和长链烷烃类似。聚乙烯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直接与其分子量有关,支链及20碳以上的烷烃很难被生物降解。塑料在土壤中完全被微生物同化,降解成CO2和水实现无机矿化,需要200400年时间,从而造成在环境中的积累。目前,绝大多数聚乙烯废物采用焚烧处理,但是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包括CO、HC1、NOx、S、二恶英等。因此寻求塑料各种降解途径并研究其降解机理,解决由于塑料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
目前处理废弃膜材料及相应塑料废弃物的技术有很多,主要为填埋及焚烧处理,除此之外还有光降解、机械处理等再生手段。但是废弃膜材料的填埋会侵占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废弃膜材料中的污染物和滋生的细菌、病毒都存在着危害周边环境的风险,而通过其他的物理法或化学法对废旧塑料制品进行处理的回收再生率低,成本较高,且处理过程同样容易排放废气,从而造成二次污染。此外对于塑料制成的聚氯乙烯薄膜而言,除其本身带有适量的毒性外,其特殊的结构也给物理和化学降解方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也说明从物理化学方法上寻求突破存在很大局限性。生物处理技术就是利用生物或微生物分解氧化有机物的这一功能,并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繁殖的环境,以提高其分解氧化有机物效率的一种废弃物处理方法,具有运行成本低、节能、不产生额外污染等优点。
杨军团队的2014年研究发现,蜡虫(印度谷螟幼虫)能够咀嚼和进食聚乙烯PE薄膜,幼虫肠道分离出能够降解PE薄膜的两种菌株,即肠杆菌属YT1和芽孢杆菌YP1。传统的腊螟培养方法为自然培养,该种方法培养出的腊螟质量不一,降解效率低,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大规模培养腊螟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降解塑料腊螟的培养方法,实现了可大规模培养出高效降解塑料的腊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效降解塑料腊螟的培养方法,将在巢脾的上面或下面铺上塑料薄膜,观察1-2天,待巢脾内的大腊螟结茧,收集巢脾内被大腊螟咬碎的塑料碎,将所述塑料碎与巢脾碎以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在10℃-24℃温度下静置2小时,制备成腊螟食料;将腊螟食料放入带有腊螟虫茧的巢脾内,巢脾内的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为50-70%,4-7天后孵出高效降解塑料腊螟。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巢脾由中蜂蜂巢中产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和亿泰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株洲安和亿泰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和亿泰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株洲安和亿泰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7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