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垂直拉力保护的生活淘汰物盛放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7307.2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9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贵永 |
主分类号: | B65F1/06 | 分类号: | B65F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袋 升降轴 卡紧机构 顶盖 收集桶 固定垃圾袋 垂直拉力 盛放器 通孔 底座 焊接 一体式设计 活动卡接 弄脏衣服 收拢机构 重力原因 重要装置 传统的 提拉杆 置物板 垃圾桶 淘汰 弹簧 等距 内腔 平铺 锁紧 套接 挤压 残留 垃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垂直拉力保护的生活淘汰物盛放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焊接有收集桶,所述收集桶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均设置有卡紧机构,所述收集桶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活动卡接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的顶部焊接有顶盖,所述升降轴外侧的顶部套接有第一弹簧,通过卡紧机构的设置,套上垃圾袋之后将垃圾袋的边缘平铺在顶盖的顶部让卡紧机构进行挤压锁紧,垃圾袋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因为重力原因而下落,并且相比较于传统的固定垃圾袋结构,采用与垃圾桶一体式设计,在固定垃圾袋的时候更加的便捷,提拉杆的作用主要用于将顶盖、升降轴、置物板以及垃圾袋进行提升,同时还主要用于操作收拢机构进行动作的重要装置,不用担心残留的垃圾会弄脏衣服以及手等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垂直拉力保护的生活淘汰物盛放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业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在工业中采用各种大型处理设备来进行生产垃圾进行处理,尽量做到环保,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自身也会产生大量各种各样的垃圾,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更多,而且其种类混杂,在进行前期存放以及后期的处理都相对较为繁琐,尤其是在生活中厨房或者客厅中,丢弃的垃圾中经常掺杂含有许多水的垃圾,一整天的积累,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其中掺杂的水量也不断的增加。
平时存放垃圾的时候主要利用垃圾桶来进行存放,使用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套装垃圾袋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不仅仅方便垃圾的存储也使得丢弃和整理更加方便,但是在丢弃的垃圾中,难免会存在残留有的液体的垃圾,而且相比较于一次性餐具等较占体积的垃圾来说,丢弃在垃圾桶的时候容易撑开垃圾袋,而且在丢弃垃圾袋的时候,容易在手上或者衣物上粘上污渍,而且针对于垃圾袋残留有较多液体垃圾,在拉取垃圾袋的时候容易造成垃圾袋底部被撑破,造成液体溢出处理不方便,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垃圾桶”(专利号:CN104709639B),该专利中包括有外桶体、用于关闭外桶体上端口的桶盖以及设置在外桶体外侧用于打开桶盖的开盖踏板,所述的外桶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塑料垃圾袋的内桶体,所述内桶体的上端口设置有能够对放置在内桶体中的塑料垃圾袋进行收口的收口装置,所述桶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能够对内桶体内塑料垃圾袋的垃圾进行压实的压实装置,所述的外桶体外侧设置有用于脚踏控制所述压实装置进行压实的压实踏板,该专利种主要利用压实装置以及封口装置来对垃圾袋中的垃圾进行压实以及对垃圾袋进行封口操作,但是在垃圾袋中的包含有许多液体垃圾的时候,进行压实处理的时候和容易造成液体垃圾外溢,该专利中利用机械的方式来将垃圾袋的端口处进行封闭,有可能会将垃圾袋夹断,垃圾袋口会沾满垃圾液体,在进行抽取垃圾袋的时候机器容易造成手部以及身上衣服粘上垃圾液。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垂直拉力保护的生活淘汰物盛放器,解决了垃圾收集装置套装的垃圾袋拿取容易发生满溢并且袋口较脏不便进行拾取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垂直拉力保护的生活淘汰物盛放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焊接有收集桶,所述收集桶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均设置有卡紧机构,所述收集桶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活动卡接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的顶部贯穿通孔并延伸至收集桶顶部的外侧,所述升降轴的顶部焊接有顶盖,所述升降轴外侧的顶部套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采用顶部与顶盖固定连接的方式,底部处于游离状态,主要用于将顶盖支撑起来把平铺在顶盖上的额垃圾袋进行挤压定位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贵永,未经张贵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73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