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排式真空预压真空管与塑料排水板的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7282.6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君;张文龙;范玉明;吴其泰;闫小旗;赵羚子;曹森;尤铁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形盒 塑料排水板 真空管 连接装置 两侧端部 真空预压 软土地基处理 过水空间 排水效果 现场操作 可回收 连接头 排水板 中空管 中空 插装 | ||
本发明涉及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直排式真空预压真空管与塑料排水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一中空的梯形盒式接头,所述梯形盒式接头的两侧端部分别具有用于连接所述真空管连接的圆形连接头,所述梯形盒式接头的另外两侧端部分别具有用于插装所述塑料排水板的排水板接口,所述中空管与所述塑料排水板通过所述梯形盒式连头连接;所述梯形盒式接头的中空内部为过水空间。本发明的优点是:具有排水效果好,结构简单,现场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使用范围广且可回收重复使用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直排式真空预压真空管与塑料排水板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真空预压的技术的提出与应用,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和发展,真空预压已经成为处理软土地基的主要有效方法之一。其中直排式真空预压更是广泛的应用在沿海地区吹填土场地的地基处理。
直排式真空预压的处理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真空度的施加、传递与保持,其中真空度的施加取决于单位面积真空泵有效施加的抽吸力大小(即单位面积布置的真空泵提供的有效功率),真空度的保持取决于真空膜和场地的密封性效果,而真空度的传递主要取决于膜下真空管路的通畅性(即真空管内真空度)和竖向塑料排水板的抽吸力(排水板内的真空度),塑料排水板内的真空度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真空管路与塑料排水板的连接好坏(即真空度损失程度)。因此,真空管路与塑料排水板的连接的显得极其重要。
专利号为ZL201220324973.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真空横向排水接头装置,该装置包括通水板、蝶形接头、塑料排水板,所述通水管两端与蝶形接头的两端出口相连接,蝶形接头两翼直接连接排水板。
此方法虽然能够连接排水板和真空钢丝软管,但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该专利中蝶形接头,侧翼伸出长度为20cm,其厚度仅为1cm,长厚比较大,整体刚度较小,翼缘易于折断,破坏率较高,不利于回收再利用。
2)该专利中蝶形接头,侧翼伸出长度为20cm,其厚度仅为1cm,当塑料排水板插入时,侧翼内剩余的空隙较小,同时硬质塑料管与蝶形接头的真空度传递仅通过两侧的10×80mm的矩形孔传递,由于真空预压时间一般较久(大于90天),传输通道易于被被淤泥等杂物堵塞,真空度的传输效果将大打折扣。
3)该专利每个蝶形接头与塑料排水板采用6个射钉固定,鉴于场地内射钉使用量较大,且较大量的射钉需施工人员随身自带,易于遗落在场地内,若遗落于场地内,后期将可能会刺破真空膜,影响真空度的保持,影响地基处理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直排式真空预压真空管与塑料排水板的连接装置,通过在梯形盒式接头设置连接头和插口实现真空管与塑料排水板的连接,同时在梯形设计两级坡面来提高排水效果。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直排式真空预压真空管与塑料排水板的连接装置,用于真空管与塑料排水板之间的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一中空的梯形盒式接头,所述梯形盒式接头的两侧端部分别具有用于连接所述真空管连接的圆形连接头,所述梯形盒式接头的另外两侧端部分别具有用于插装所述塑料排水板的排水板接口,所述中空管与所述塑料排水板通过所述梯形盒式连头连接;所述梯形盒式接头的中空内部为过水空间。
所述梯形盒式接头由其顶面向下设置有一级坡面和二级坡面,所述一级坡面的坡度小于所述二级坡面的坡度;所述排水板接口开设于所述二级坡面的两侧面。
在所述二级坡面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对插装入所述排水板接口内的塑料排水板顶压固定。
所述固定件为十字形大圆扁头螺丝,且所述十字形大圆扁头螺丝呈向内倾斜状布置。
所述一级坡面的坡度为10°-20°,所述二级坡面的坡度为35°-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72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逆压恢复式边坡排水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静钻根植能量桩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