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簇算法的智能监测无人机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56017.6 | 申请日: | 201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0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华翔;孙一阳;李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H04W40/20 |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朱亮淞 |
| 地址: | 72002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控制系统 分簇算法 控制模块 智能监测 地面控制台 飞行状态 通讯连接 网络布局 组网方式 动态的 分簇 协同 采集 共享 网络 研究 | ||
1.一种基于分簇算法的智能监测无人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飞行状态的无人机和一个地面控制台;每个无人机上均安装有控制模块,各个无人机形成各个无人机节点,各控制模块之间相互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簇算法的智能监测无人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控制模块内设置一个变量H,H表示本无人机与地面控制台的距离;在系统初始化时每个无人机先检测自身与地面控制台的距离,并以此为决定分簇的基础;
首先H值较小的节点优先成为预备簇头,然后每个预备簇头在本身通信范围内进行侦听,若没有收到其他通信范围内预备簇头的广播信息,则发送宣布自己成为簇头的广播,同时对自己进行簇的编号,并接收其他无人机作为簇的成员;
设置门限值switch_H,无人机的运动距离表示为ΔH;ΔH的值大于门限值switch_H时,算法启动对于此节点的重新分簇,让其加入新的簇中,或者直接成为簇头;
在无人机移动后,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原本的分簇将不适用与网络中的无人机节点分布,此时进行无人机的重新分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分簇算法的智能监测无人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人机节点包括监测无人机节点和路由无人机节点;A监测无人机节点,B为处于无人机监测范围内的目标,C路由无人机节点;每个监测无人机节点拥有固定的监测范围半径Rc和通信半径Rd;路由无人机节点只拥有固定的通信半径Rd;监测无人机节点A发现目标B后,将信息传送至通信范围内的路由无人机节点C;无人机节点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加入一个簇中,在工作周期中可以随时脱离当前簇加入其他的簇中;每一个无人机节点都有自身的目标捕捉区域,可相互重叠,互不影响;
控制模块硬件结构由供电模块,与无人机的交互模块,射频识别模块,处理模块以及存储模块构成;其中射频识别模块负责控制模块之间的相互通信,用于构成网络;无人机的交互模块则负责与所搭载的无人机之间的信息交互,向无人机发送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分簇算法的智能监测无人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无人机节点的工作周期可分为三部分,t1表示决定簇头阶段,t2表示加入分簇的判决阶段,t3表示分簇完成后的正常工作阶段;三个阶段合起来为一个工作周期;
无人机在t1阶段通过H值来判定自身是否成为预备簇头节点,若是则在本身通信范围内进行侦听,若没有收到其他通信范围内预备簇头的广播信息,则发送宣布自己成为簇头的广播;否则直接进入t2阶段,此阶段对无人机本工作循环加入某个分簇进行判决,在t3阶段根据阶段2的输出来选择工作的簇;
首先在系统初始化之后,通过地面控制台向区域中的所有节点广播一条信息,中心节点以足够大的功率发送,以保证覆盖到网络中的所有无人机,根据RSSI计算公式,网络中的无人机以此确定与地面控制台的距离H;这里设定当无人机节点的H值小于节点通信半径Rd时,此无人机将成为预备簇头节点;
设定t时刻Ni节点与地面控制台的距离表示为H(i,t),每个监测无人机节点的通信范围为Rd;无人机节点Ni可根据下式来判断自己是否成为预备簇头节点;
当确定无人机Ni为预备簇头节点后,开始向周围发送簇头标识信号indentifcation,周边无人机在接收到此信号后将加入此分簇;若此时节点Ni并没有受到其他无人机所发送的标识信号,则自动成为簇头节点,若收到标识信号,则对比两个发送信号的无人机的H值,较小的节点成为簇头节点,另一个则加入此分簇;
设定t时刻预备簇头Ni是否成为簇头节点的标识为cluster head(i,t),通过下式可以判断无人机Ni是否成为了簇头节点。
当簇头判决完成后,网络中可以直接收到簇头节点广播的簇头标识信号indentifcation的无人机可以直接加入此分簇中,同时转发此簇头标识信号indentifcation,使其通信范围内的其他无人机也可以加入到这一分簇中
由于无人机处于运动中,因此分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簇头节点的运动距离ΔH的值大于门限值switch_H时,网络进行簇重构;为了节省成簇时各种广播交换信息的能量消耗,只在初始准备阶段,所有节点采用预备簇头的成簇方式,在以后的簇重构周期中,都采用定时机制;这里设定d(Ni,Nj)为节点Ni与Nj间的距离。
将无人机节点感知范围内的邻居节点个数,表示为:
Ni.D={Ni|Nj∈V,d(Ni,Nj)≤Ni(R)}
其中V为所有监测节点的集合,若d(Ni,Nj)这个距离小于等于节点的竞争半径,即节点所能广播通信到的范围,则将此节点记为邻居节点,并累加为节点度;
每个无人机根据公式计算出自己的定时时间,若在时间内收到了其他无人机的簇头标识消息,就直接加入该簇,若没有收到,则确定自己为簇头并在通信范围内广播自己成为簇头的消息;到达最大竞争时间后,所有无人机根据收到的簇头广播消息加入响应的簇中,网络的簇重构完成;
设定定时时间公式为:
其中,α+β+γ=1,为各参数的权重调节系数,k为一个调节系数,设为(0.9,1)之间的一个随机数,为了减少节点间传递簇头标识消息时,时间冲突的可能性;TCH0为设定的最大竞争时间,H0为节点与中心节点的初始距离,H(Ni)为节点当前与中心节点的距离,Ni.D为节点的节点度,n为节点的总个数Ni(R)为节点的竞争半径;
这里采用定时机制,可以节省每轮簇重构时的的能量消耗,并且提高网络的效率。影响定时时间设定主要有三个参数,当无人机距离中心节点越接近,节点度越高,竞争半径越大时,所设定的定时时间越短,即越容易成为簇头节点;距离参数使得靠近地面控制台的无人机优先成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60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随动起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四轴飞控调试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