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通道光瞳耦合激光半主动目标模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5873.X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7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剑峰;王骐;刘迪;周鑫;王海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 道光 耦合 激光 主动 目标 模拟器 | ||
三通道光瞳耦合激光半主动目标模拟器,属于激光技术应用领域,为解决现有激光半主动制导性能受到导弹面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问题。包括光源模拟模块、三轴测试转台和测控模块;光源模拟模块通过准直物镜组以平行光形式为被测系统提供测试或仿真所需光源;三轴测试转台用于安装固定被测系统,转动所需测试角度,模拟被测系统测试或仿真使用的角位置信息;测控模块用于测试管控、测试参数反馈和记录。光源模拟模块将带有背景、目标、干扰目标的光信号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被测系统的出瞳处。被测系统通过转接工装安装在三轴测试转台的内环滚转环上,被测系统的入瞳位置位于三轴测试转台的转动中心。用于四象限激光探测测试、焦平面激光探测测试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半主动目标模拟器,属于激光技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激光半主动制导技术是精确制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制导精度高、成本低和体积小等优点,我国已有多种弹型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技术。在激光半主动制导系统研发过程中,需要不断验证系统制导性能,如探测器线性区、探测灵敏度、动态响应范围等关键指标,为激光半主动制导系统优化和改进提供可靠的实验验证支撑。
现阶段,通常采用激光目标模拟器技术作为室内半主动制导系统验证方式和手段。激光目标模拟器技术是进入21世纪后新兴的一种室内验证模拟技术,是一种由光、机、电综合使用的先进技术,可模拟远场目标回波能量及其分布,也能模拟弹目距离由远及近的动态变化过程,是验证、检测激光半主动制导性能的必要技术手段。
激光目标模拟器主要由激光光源、光衰减系统和均光光学系统等组成,将目标模拟光斑投射到半主动制导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反射式,即采用反射镜方式,将光斑投射到半主动制导系统,通常用于探测器指标性能检测,不能用于动态仿真;一种是光瞳耦合方式,即目标模拟光斑出瞳位置是半主动制导系统入瞳位置,二者合一,能够使半主动制导系统实时探测到光斑,既可用于探测器指标测试,也可用于动态仿真,后者是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
随着制导技术发展,已涌现出多种反制导技术手段,如导弹诱饵、激光干扰等;此外,导弹面临的战场环境愈发复杂,如天候适应性、背景杂波众多等;这些都使得激光半主动制导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这反过来也对激光半主动制导验证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只能模拟目标光斑方案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现实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激光半主动制导性能受到导弹面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三通道光瞳耦合激光半主动目标模拟器。
本发明所述三通道光瞳耦合激光半主动目标模拟器,该目标模拟器包括光源模拟模块、三轴测试转台和测控模块;光源模拟模块通过准直物镜组以平行光形式为被测系统提供测试或仿真所需光源;三轴测试转台用于安装固定被测系统,转动所需测试角度,模拟被测系统测试或仿真使用的角位置信息;测控模块用于测试管控、测试参数反馈和记录。
光源模拟模块将带有背景、目标、干扰目标的光信号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被测系统的出瞳处。
被测系统通过转接工装安装在三轴测试转台的内环滚转环上,被测系统的入瞳位置位于三轴测试转台的转动中心。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提出的三通道光瞳耦合激光半主动目标模拟器,与现有的目标光通道类的目标模拟器相比,增加了背景光通道和干扰光通道,将三通道光耦合在一起,共同经主镜投射到被测系统,能够真实模拟复杂战场环境,使被测系统测试能够达到真实作战环境,提升了室内被测系统性能测试范围和能力,缩短了被测系统实际应用的研发周期。本发明为激光半主动探测性能测试和动态仿真提供了一整套完整解决方案,不仅包括光源模拟方案,还包括姿态仿真方案(三轴转台)和管控方案(测控系统);可实时完成光源模拟器和被测系统的实时联动,能够实时输出被测系统的测试输出结果,为科研人员分析、改进被测系统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测控系统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操作简单、方便,功能区域划分合理、一目了然,能够适应不同类、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58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研究水平管气液两相螺旋流的实验装置
- 下一篇:模拟舱测试反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