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非金属换热器挠性支撑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4991.9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9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董兆一;李丽梅;张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大联合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13 | 分类号: | F28F9/0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翼 挠性支架 基管 垂直支撑框架 管束 换热器 框架梁 非金属换热器 水平支撑框架 整体框架结构 新型非金属 垂直框架 固定侧板 挠性支撑 换热稳定性 管束管板 间距排布 连接管束 水平框架 整体固定 连接带 上开孔 支撑孔 垂直 穿过 支撑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非金属换热器支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非金属换热器挠性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支撑框架、水平支撑框架和管束基管挠性支架。垂直支撑框架连接在管束管板上;水平支撑框架沿着垂直支撑框架高度方向按照一定间距排布在垂直框架内,在某一层水平框架内,沿着气流方向布置带侧翼的框架梁,侧翼上开孔用于连接管束基管挠性支架,沿着垂直于气流方向布置固定侧板,用于连接带侧翼的框架梁;带侧翼的框架梁、固定侧板、管束基管挠性支架及垂直框架组成整体框架结构;基管穿过用挠性支架制成的支撑孔内。整体框架结构将非金属换热器管束进行整体固定,保证了换热器的正常运行,提高了换热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金属换热器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非金属换热器挠性支撑,主要用于支撑非金属换热器管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非金属换热器均由几千根换热基管组成,换热器基管的支撑体系对非金属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影响较大,如若支撑不合理,将会大大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现有换热器支撑体系多为刚性支撑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如:(1)在高温下运行容易变形,一方面引起管束间距变化,影响换热器的换热均匀性,另一方面由于支架的变形导致基管和支架的摩擦,磨损换热器基管,降低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2)由于刚性支撑框架存在一定的支撑面,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积灰问题,减少了换热器的通风面积,增加了换热风阻。(3)常规的换热器支架,大多数由氟塑料板机加工而成,加工、制造成本高,安装复杂。因此,本新型非金属换热器挠性支撑,一方面解决了常规支撑运行中存在的积灰、变形及磨损换热器基管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大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且安装便捷。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新型非金属换热器挠性支撑,可以用相对简单的结构和较低的生产制造成本来支撑换热器管束基管,减少了对换热器基管的磨损和目前运行管架存在的积灰问题,提高了换热器长期运行的换热效果和使用寿命,保证了管束整体长期运行稳定性。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新型非金属换热器挠性支撑主要部件为:垂直支撑框架、水平支撑框架、管束基管挠性支架。其中,管束基管挠性支架是本项发明的核心。
作为上述新型非金属换热器挠性支撑,通过支架的挠性支撑换热器管束基管,挠性支架灵活可靠,便于安装,相比氟塑料支架,大大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运行可靠性强,提高了换热器管束的整体运行寿命。
所述垂直支撑框架由垂直支撑柱及外包耐腐蚀材料等组成,用于连接水平支撑框架。
所述水平支撑框架由带侧翼的水平支撑框架梁、固定侧板及外包耐腐蚀材料组成,用于连接管束基管挠性支架。
所述管束基管挠性支架由外包耐腐蚀材料的钢丝绳组成,通过挠性缠绕将管束基管固定在支撑框架内。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新型非金属换热器挠性支撑通过外包耐腐蚀材料的挠性钢丝绳将管束基管固定在框架内,代替了常规的刚性支撑体系,一方面,基管与支架间挠性支撑,减少了长期运行中的积灰及支架变形引起的对基管管壁的磨损等技术难点,大大提高了管束整体寿命。另一方面,节约了原材料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便于工人对管束组装,简化了换热器组装过程,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低,实用性较强,在方便操作的同时,降低了氟塑料的消耗,进一步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非金属换热器挠性支撑俯视图;
图2为新型非金属换热器挠性支撑主视图;
图3为新型非金属换热器挠性支撑侧视图;
图4为管束基管挠性支架三维立体图;
图5为管束基管挠性支架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大联合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大联合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49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清灰的气体换热器板片
- 下一篇:一种汽车冷凝器集流管的端部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