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低分解度泥炭土地基的微生物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4896.9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4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桂跃;方超;吴承坤;刘锐;刘颖伸;杨松;徐其福;段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C12N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分解 泥炭 土地 微生物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低分解度泥炭土地基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包括:①制备微生物促生营养液;②在目标地基土中竖向设置进料管和抽料管;③从进料管中灌入微生物促生营养液,从抽料管中抽出微生物促生营养液和其他滤液的混合物再回灌进进料管,实现微生物促生营养液在土中循环;④目标地基处理完后,利用抽料管将微生物促生营养液和其他滤液的混合物直接抽出并处理后排放。本发明将生物科学和岩土工程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降低了土中有机质的含量,从而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施工简便,无噪声及震动,技术处理成本低,为低分解度泥炭土地基处理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低分解度泥炭土地基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属于生物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泥炭土在全世界都有大量分布,总面积高达415.3万km2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泥炭土属于低分解度泥炭土,其特点是土中含有大量未分解及半分解的残余纤维,含量
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很多,如换填法、砂石桩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水泥土搅拌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等。这些方法应用于低分解度泥炭土地基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换填法适用于问题土层较薄的情况,当问题土层较厚时,因成本过高且施工难度大,换填技术难以实现;低分解度泥炭土强度极低,无法为散碎桩体提供足够强的约束,故此砂石桩法效果不佳;强夯法由于施工过程中的震动导致不能在市区采用;水泥在泥炭土中难以水化固结形成桩体,故此水泥土搅拌法效果也不佳;因此,迫切需要针对低分解度泥炭土自身特点开发出全新的地基处理方法,解决其地基长期沉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低分解度泥炭土地基的微生物处理方法,以用于通过增加土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利用微生物对低分解度泥炭土层中残余纤维进行分解,从而改善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土承载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对低分解度泥炭土地基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包括:①制备微生物促生营养液3;②在目标地基土中竖向设置进料管1和抽料管2;③从进料管1中灌入微生物促生营养液3,从抽料管2中抽出微生物促生营养液3和其他滤液的混合物再回灌进进料管1,实现微生物促生营养液在土中循环;④目标地基处理完后,利用抽料管2将微生物促生营养液3和其他滤液的混合物直接抽出并处理后排放。
所述微生物促生营养液3的配置:将淀粉、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钾,按100~200:10~20:5:1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混合物质;将混合物质按质量1:100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或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微生物促生营养液3。
所述进料管1和抽料管2采用螺旋钻钻孔工艺成孔后插入管材形成;抽料管2设置比进料管1深1~2米。
所述管材选用PVC管。
所述进料管1和抽料管2环四周设有孔洞,进料管1和抽料管2顶部开放,进料管1底部开放,抽料管2底部封闭。
所述进料管1和抽料管2直径为120~160毫米,平面位置上,进料管1之间间距1~2米,抽料管2布置在多个进料管1呈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梅花形排布的几何中心。
所述进料管1和抽料管2一端伸出地面,伸出地面的管顶采用遮挡物铺设。
通过伸入抽料管2底部的抽水管7连接抽水泵6将抽料管2中微生物促生营养液3和水的混合物抽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48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