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电容器束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54370.0 | 申请日: | 201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2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汤依伟;蔡锦丰;彭小昕;夏凯翔;夏胜蓝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柯立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G01B5/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德恒三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9 | 代理人: | 丁茂林 |
| 地址: | 413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电解电容器 束腰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电解电容器束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和用于检测电容器束腰部尺寸是否合格的2组检测模块;检测台上设有用于待检测的电容器穿过的凹槽(3);2组检测模块分设置在凹槽的两侧且相对布置;每一组检测模块包括一块检测片(4)和一个安装板(6);检测片固定在安装板上;检测片的前端为尖端,2个相对布置的检测片尖端之间的间距即为容许电容器穿过的间距;检测台上设有2组间距调节机构,2组调节机构用于分别驱动2组检测模块相互靠拢或分离。该铝电解电容器束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集成度高,功能丰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电解电容器束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铝电解电容器的生产制造中,组立束腰是比较繁琐而且容易出现不合格产品的工序,其中束腰对于产品的气密性起到直接的作用,从而对于产品的电气性能和产品寿命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现生产工艺中没有对束腰的合格与否有直接的检测鉴定步骤,而仅仅是在最后外观步骤人工的进行表面判别,这样一来,对于成品最后的束腰气密性没有定量的判定,导致最后有因为束腰不合格而流入客户端的产品,对电容器产品的使用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铝电解电容器束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电解电容器束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该铝电解电容器束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集成度高,功能丰富。
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束腰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和用于检测电容器束腰部尺寸是否合格的2组检测模块;检测台上设有用于待检测的电容器穿过的凹槽(3);2组检测模块分设置在凹槽的两侧且相对布置;
每一组检测模块包括一块检测片(4)和一个安装板(6);检测片固定在安装板上;检测片的前端为尖端,2个相对布置的检测片尖端之间的间距即为容许电容器穿过的间距;
检测台上设有2组间距调节机构,2组调节机构用于分别驱动2组检测模块相互靠拢或分离。
间距调节机构包括电机(12)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用于连接电机和安装板。
传动机构为丝杆,安装板上设有螺孔,检测台上设有用于为安装板导向的导向机构;丝杆插装在螺孔中,电机的旋转能通过丝杆驱动安装板横向移动,横向是指与凹槽垂直且水平的方向。
传动机构还可以是同步带传动机构,同步轮上设有同步带,同步带上固定有滑块,滑块也固定在安装板上,在电机的驱动下,安装板能沿横向的导轨滑动。
安装板上设有条形孔(19),检测片通过螺钉(5)固定在安装板上,螺钉穿过所述的条形孔。这样可以手动调节检测片之间的间距。检测片也可以直接焊接在安装板上。
检测片的尖端部具有圆形倒角,圆弧形状,保证检测效果的前提下保护电容器束腰处不被划坏。
安装板上设有间距检测装置;
间距检测装置包括竖杆(16)、拉线(18)和线轮(17);竖杆为2根,分别设置在2块安装板上,记为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线轮设置在第一竖杆上,拉线缠绕在线轮上,拉线的引出端固定在第二竖杆上,且保持拉线水平;线轮上设有扭簧,用于保持拉线拉紧;线轮上还设有码盘,码盘与线轮同轴同步旋转,码盘输出脉冲信号到MCU,MCU基于脉冲数即可换算出两根竖杆位移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处2块检测片之间的间距。MCU连接有显示屏,MCU还连接有通讯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将检测结果或间距值等传输到服务器或远程检测终端,或上位机。
安装板与竖杆之间设有用于加固的斜杆。防止竖杆倾斜。
检测台上设有基座(11)和气缸(9);
间距调节机构设置在基座(11)上;检测台上还设有为基座移动提供导向的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柯立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柯立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4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