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灵芝培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54062.8 | 申请日: | 201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9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樊浪生;樊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132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富硒灵芝 菌丝 菌棒 灵芝 白灰 封口 麦麸 磷酸二氢钾 人体免疫力 生物学功能 重量份配比 灵芝菌种 无菌条件 原料准备 发菌室 含硒量 秸秆粉 抗衰老 抗肿瘤 硫酸镁 硫酸锌 生长量 玉米芯 按下 出锅 富硒 料面 米糠 硒盐 装袋 石膏 制备 培育 发酵 冷却 食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灵芝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料准备:富硒灵芝原料按下述成分按重量份配比制成:玉米芯30‑50份、秸秆粉20‑40份、米糠或麦麸10‑30份、石膏l‑2份、硫酸镁0.5‑1份、硫酸锌0.2‑0.4份、白灰l‑2份、食盐l‑2份、磷酸二氢钾0.1‑0.3份、硒盐0.1‑0.5份、水60‑80份;菌棒制备:将原料的PH值控制在6.5‑7,装袋,封口,高压0.15Mpa在温度127℃条件下保持2小时,出锅冷却到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灵芝菌种,然后置于发菌室发酵,菌丝长满料面,制成富硒灵芝菌棒。本发明通过提高菌丝的生长量,从而增加灵芝富硒率,从而利用硒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有效提高灵芝中的含硒量,从而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灵芝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富硒灵芝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广东、福建等地。灵芝的大小及形态变化很大,大型个体的菌盖为20×10厘米,厚约2厘米,一般个体为4×3厘米,厚0.5-1厘米,下面有无数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每毫米内有4-5个,管口圆形,内壁为子实层,孢子产生于担子顶端。
硒(Se)是人体内的高效氧化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1973年,WHO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它为人体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硒缺乏的问题,通过生产富硒农产品可以使该问题得到解决。早在1984年,芬兰就已利用含硒酸钠的肥料生产谷物并取得成功。90年代初,我国各地也陆续开始富硒农产品生产。由此,富硒农产品生产经历了一个从低效分散到高效集中的过程。目前我国富硒农产品已初具规模,主要有富硒食用菌、富硒稻米、富硒茶叶等30多个品种。其中,富硒食用菌的发展有着明显优势,现有的灵芝硒含量较低,现有技术无法有效提高灵芝中的含硒量,从而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富硒灵芝培育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灵芝培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硒灵芝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准备:富硒灵芝原料按下述成分按重量份配比制成:玉米芯30-50份、秸秆粉20-40份、米糠或麦麸10-30份、石膏l-2份、硫酸镁0.5-1份、硫酸锌0.2-0.4份、白灰l-2份、食盐l-2份、磷酸二氢钾0.1-0.3份、硒盐0.1-0.5份、水60-80份;
(2)菌棒制备:将原料的PH值控制在6.5-7,装袋,封口,高压0.15Mpa在温度127℃条件下保持2小时,出锅冷却到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灵芝菌种,然后置于发菌室发酵,菌丝长满整个料面,即制成富硒灵芝菌棒;
(3)灵芝培育:将菌棒放入出菇室出菇管理,温度为5-25℃,然后降温5℃-l0℃,增湿湿度在80-90%,同时喷施富硒营养液,富硒营养液加入量为1Kg菌棒加入20ml富硒营养液,一只菌棒出4-6潮菇。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硒盐采用硒酸钠,亚硒酸钠和硒酸钙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60%-70%,发菌时间为20-40天。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富硒营养液的组成成分按重量份配比为:葡萄糖10-l5份、生物固氮菌肥80-100份、6-BA0.1-0.2份、富硒肥0.2-0.4份、水1000份,生产的食用菌鲜品含硒量为l80—280m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40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灵菇枝条菌种的生产和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大米栽培猪肚菇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