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咔唑结构二胺单体及由其合成的聚酰亚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3742.8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7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吕满庚;张世恒;胡卓荣;王善;吴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韶关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南雄中科院孵化器运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9/86 | 分类号: | C07D209/86;C08G7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华 |
地址: | 512400 广东省韶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二胺单体 咔唑结构 合成 有机高分子材料 聚酰亚胺材料 氨基苯硼酸 芳香族二酐 苯基咔唑 航空航天 聚酰胺酸 开环反应 热稳定性 一步反应 盐酸盐 成环 制备 微电子 加热 应用 电工 表现 | ||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咔唑结构二胺单体及由其合成的聚酰亚胺。本发明由3,6‑二溴‑9‑苯基咔唑和4‑氨基苯硼酸盐酸盐一步反应制得含咔唑结构二胺单体,该单体与芳香族二酐开环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通过加热成环法得到聚酰亚胺。本发明的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反应温和,易于操作,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可能。本发明制备的聚酰亚胺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特别是具有显著增强的热稳定性,在航空航天、电工和微电子等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咔唑结构二胺单体及由其合成的聚酰亚胺。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是耐热性最高的一类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电气、机械、化工、微电子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上世纪60年代,各国都在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
芳香型聚酰亚胺以芳香环为分子主链使得其表现出优异综合性能。然而,随着微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快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无机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由于其低成本、轻质高强、优良的成膜性、优异的结构柔韧性、可三维堆集等优点,在现代微电子领域显示出突出的应用前景;在结构设计方面更是具有优势,可通过共聚单体的结构设计,引入功能性基团,以达到改善其性能的目的。因此,设计合成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新型高性能、功能化聚酰亚胺逐渐成为聚酰亚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方向。
基于最近功能化聚酰亚胺的研究发现,聚酰亚胺在存储材料的应用中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引起了这一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然而,目前其品种还比较单一,且热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因此有必要开展新型功能性二胺单体的设计合成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咔唑为中心的大共轭结构的二胺单体:3,6-双(4-氨基苯基)-9-苯基咔唑。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二胺单体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二胺单体所合成的聚酰亚胺。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咔唑结构二胺单体,所述含咔唑结构二胺单体是3,6-双(4-氨基苯基)-9-苯基咔唑,其化学结构式如式(1)所示:
所述含咔唑结构二胺单体的合成步骤是:由3,6-二溴-9-苯基咔唑和4-氨基苯硼酸盐酸盐一步反应制得所述含咔唑结构二胺单体,所述的3,6-二溴-9-苯基咔唑和4-氨基苯硼酸盐酸盐的摩尔比例为1:2;所述反应温度为75~85℃,反应20~24小时。
一种所述的含咔唑结构二胺单体制备的聚酰亚胺,所述聚酰亚胺的结构式如式(2)所示:
式(2)中的n为正整数,0<n≤5000。
所述的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式(1)所示的含咔唑结构二胺单体与芳香族二酐开环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通过加热成环法得到聚酰亚胺;所述开环反应在极性溶剂中进行,所述的极性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开环反应在无水无氧惰性气体或无水无氧氮气保护条件下进行。
优选的,所述的含咔唑结构二胺单体与芳香族二酐的摩尔比为1:0.5~1:1.5,更优选为1:1;所述开环反应在室温下进行,所述开环反应的时间为12~48h,更优选为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韶关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南雄中科院孵化器运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韶关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南雄中科院孵化器运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3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催化合成生物碱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