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镁基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3193.4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8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傅莉;秦鼎强;申浩瑞;陈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42 | 分类号: | A61L27/42;A61L27/04;A61L27/12;A61L27/50;A61L27/5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基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方法制备镁基生物复合材料生物活性和耐腐蚀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首先在镁合金板表面加工填粉沟槽,再对预制有沟槽的镁合金进行处理;然后将沟槽填满生物活性组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使用无针搅拌头对镁合金沟槽表面进行封填防止逸出;对封填后的镁合金表面进行往返二次高转速搅拌摩擦加工;并通过电子束流辐照处理搅拌摩擦加工后的镁基生物复合材料表面。测试表明:本发明制备的镁基生物复合材料腐蚀产物的Ca/P比从技术背景的1.63增加至1.71,腐蚀电流从技术背景的6.74×10‑4A/cm2降低至4.63×10‑4A/cm2,提高了生物活性和耐腐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镁基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对短期人体可植入物(如板,螺丝钉和支架)的需求不断提高,而目前传统医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和钛合金等虽然相比于聚合物和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断裂韧性,能够在组织愈合阶段保持其机械完整性;可是其在体内无法降解,骨组织愈合后需二次手术取出,不但增加了医疗成本,还加重了病患的医疗痛苦。因此需研制新型生物材料来代替传统金属材料。近年来,镁及镁合金因其具有成本低、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日益受到生物材料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镁合金在人体环境服役时不仅有生物活性不高,细胞存活率低,在体液环境中因腐蚀产生的氢气和碱性产物不利于细胞生长和骨组织的愈合;而且耐腐蚀性较差,一旦植入人体内部,镁合金植入物在组织没有充分愈合时就会丧失它的机械完整性等缺点。
参照图2。文献“S.B.Ratna,T.S.Sampath Kumar,U.Chakkingal,V.Nandakumar,M.Doble.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of magnesium–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swith controlled in vitro degradation behavior[J].Materials Science andEngineering:C,2014,39:315-324.”公开了一种镁基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单道沟槽填粉和单次较低转速1200rpm工艺的搅拌摩擦加工方法制备镁基生物复合材料。该方法虽然制备出了镁基生物复合材料,但是低转速时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会显著阻碍搅拌区金属的塑性流动,特别是前进侧的金属得不到及时回填时,会在搅拌区表面形成犁沟同时在搅拌区底部产生隧道型等缺陷,使得粉末颗粒未能均匀在基体厚度方向上分布;而且镁基生物复合材料的腐蚀产物Ca/P比为1.63和模拟体液中的腐蚀电流为6.74×10-4A/cm2,腐蚀产物Ca/P比的偏低和腐蚀电流的偏高分别对提高镁基生物复合材料在体液环境的生物活性和耐腐蚀性能都具有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方法制备的镁基生物复合材料生物活性和耐腐蚀性能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基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在镁合金板表面采用线切割加工填粉的沟槽,然后对预制有沟槽的镁合金进行砂纸打磨、刮擦沟槽内表面、并用丙酮清洗烘干;然后将沟槽填满生物活性组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使用无针搅拌头对镁合金沟槽表面进行封填防止后续加工过程中纳米羟基磷灰石的逸出;对封填后的镁合金表面进行往返二次高转速搅拌摩擦加工;并通过电子束流辐照处理搅拌摩擦加工后的镁基生物复合材料表面,使得复合材料表面组分更加均匀,晶粒显著细化。测试表明:本发明制备的镁基生物复合材料腐蚀产物的Ca/P比从技术背景的1.63增加至1.71,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电流从技术背景的6.74×10-4A/cm2降低至4.63×10-4A/cm2,提高了镁基生物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和耐腐蚀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镁基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31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