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猴头菇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1672.2 | 申请日: | 201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5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樊浪生;樊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2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猴头菇 富硒培养基 菇房 富硒猴头菇 种植 通风口 腐熟处理 富硒栽培 栽培基质 发酵床 种植户 灭菌 采收 基质 杂石 制备 装袋 坡度 接种 破碎 食用 土壤 建设 培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猴头菇的种植方法,其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养菇房的建设;B、液体富硒培养基和固体富硒培养基的制备;C、对栽培基质原料进行干燥、破碎和腐熟处理后,调节PH至3~4,装袋后灭菌得到富硒栽培基质;D、发酵床的准备和接种;E、猴头菇的培育;F、猴头菇的采收,养菇房的建设方式为:选择土壤肥沃、杂石较少、坡度平缓的地面搭建菇房,菇房设置有通风口。本发明采用液体富硒培养基和固体富硒培养基共同对猴头菇进行培养,可有效提高猴头菇的硒含量,提高了猴头菇的食用价值,同时本方法可充分利用资源,整个种植过程无多余废料生成,提高了种植户自身利益,适宜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猴头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富硒猴头菇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猴蘑、猴头和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这种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又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称,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但现有的猴头菇其含硒量少,降低了其食用价值,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富硒猴头菇的种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猴头菇的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硒猴头菇的种植方法,其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养菇房的建设;
B、液体富硒培养基和固体富硒培养基的制备;
C、对栽培基质原料进行干燥、破碎和腐熟处理后,调节PH至3~4,装袋后灭菌得到富硒栽培基质;
D、发酵床的准备和接种;
E、猴头菇的培育;
F、猴头菇的采收。
优选的,所述养菇房的建设方式为:选择土壤肥沃、杂石较少、坡度平缓的地面搭建菇房,菇房设置有通风口,使用前第2~3天对菇房的泥地进行翻动疏松,深翻15~20cm,用质量浓度3~5%石灰水对地面进行喷洒,然后开启紫外线灯照射5~8小时进行杀菌,等菇房温度降至常温后,通风3~5小时,次日打开所有通风口,自然通风,整畦,畦宽0.6~0.8米、长1.1~1.2米,畦与畦之间留有0.8~1.2米的过道。
优选的,所述液体富硒培养基的制备方式为:向发酵罐内加入土豆粉3.5%、麸皮粉3.5%、玉米粉3.0%、糖1.2%、葡萄糖0.5%、亚硒酸钠5mg/kg、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50g和水100L,并进行装罐、灭菌和冷却;固体富硒培养基由硒酵母片、硒酸氨基酸稀土、亚硒酸钠、花生壳、酒糟粉、富硒米糠、玉米份和麸皮组成,且其重量份数的组分为:硒酵母片8~15份;硒酸氨基酸稀土7~12份;亚硒酸钠5~7份;花生壳15~25份;酒糟粉3~7份;富硒米糠30~50份;玉米份8~15份;麸皮10~20份;同时固体富硒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将硒酵母片、硒酸氨基酸稀土和富硒米糠在烈日暴晒后收集;②、将花生壳、玉米份和麸皮混合均匀后晾干;③、将亚硒酸钠和酒糟粉以及硒酵母片、硒酸氨基酸稀土和富硒米糠加入花生壳、玉米份和麸皮的混合料中进行混合均匀后装瓶;④、将装瓶后的固体富硒培养基在80~100度的烘箱内灭菌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1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猴头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 下一篇:基于农业废弃物原料的菌体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