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防绒面料及其生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9690.7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2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陆倍;印孔阳;王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天缘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仲晖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层 交接点 上层 经纱 防绒面料 生产设备 缝纫 充绒 孔洞 纬纱 穿过 面料生产 双层织造 交界处 腔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防绒面料及其生产设备,涉及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在间隔一定距离后,所述下层的经纱穿过所述上层,所述上层的经纱穿过所述下层,并在交界处形成一交接点,如此循环后形成若干个所述交接点,相邻两个所述交接点之间形成充绒腔体。本发明采用双层织造方法,无需缝纫就可以直接充绒,不会出现因水洗及运动时拉动造成缝纫孔洞拉大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防绒面料及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面料经过缝纫机缝出条状绒包,再进行充绒,这样即钻绒又不美观,且在制作成品中加大的成本及人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防绒面料及其生产设备。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防绒面料,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在间隔一定距离后,所述下层的经纱穿过所述上层,所述上层的经纱穿过所述下层,并在交界处形成一交接点,如此循环后形成若干个所述交接点,相邻两个所述交接点之间形成充绒腔体。
优选的,所述交接点的经密是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经密之和。
优选的,每个循环的最后一根纬线穿过所述下层。
一种双层防绒面料的生产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有后梁和织轴,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综框,所述综框的一侧设有筘片。
优选的,所述综框的高度依次降低。
优选的,所述综框依次降低的高度为6mm。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高度为55mm。
优选的,所述筘片打入织口时所在的平面与布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为8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双层织造方法,无需缝纫就可以直接充绒,不会出现因水洗及运动时拉动造成缝纫孔洞拉大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经向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交接点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飞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顺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生产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工作台;2、后梁;3、织轴;4、综框;5、筘片;6、布面支撑架;7、开口臂;8、上下层经纱;9、经纱;10、交接点;11、充绒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一种双层防绒面料,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在间隔一定距离后,所述下层的经纱9穿过所述上层,所述上层的经纱9穿过所述下层,并在交界处形成一交接点10,如此循环后形成若干个所述交接点,相邻两个所述交接点之间形成充绒腔体11。(图1中四条均表示纱线)
具体的,本面料采用双层织造的方法,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织物分为上下两层,基础组织为平纹,整体选用大提花组织,在一个组织循环当中第一纬先打上层组织,最后一纬打下层组织,反复循环在间隔一定距离后上下两层互换一次形成横向中空夹层的充绒腔体,在上下两层织物换层时,由下层经纱首先穿越上层形成织口,打纬固定,然后再由上层经纱穿越下层形成织口,打纬固定,完成换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天缘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天缘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96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