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隧道遭受底入式侧向式耦合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8941.X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8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洪福;谭成轩;刘彬;韦玉婷;符文熹;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N33/24;G01N3/34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吕晓霞 |
地址: | 610081 四川省成都市一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响应 滑槽 小球 水平滑轨机构 测试装置 反力框架 滑轨机构 模拟隧道 竖直滑轨 隧道围岩 侧向式 试验箱 耦合的 弹簧 支架 工程结构设计 地震区 地质灾害 动力作用 工程建设 抗震设防 模拟地震 势能转化 响应方式 撞击试验 耦合作用 地震波 动能 竖直 测试 震动 地震 释放 响应 试验 预测 | ||
1.一种模拟隧道遭受底入式侧向式耦合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滑轨机构,所述箱体包括反力框架、试验箱、弹簧;所述反力框架的上部、底部、左侧及右侧设有钢板,所述试验箱置于反力框架内,所述试验箱上部、左侧壁及右侧壁通过弹簧与反力框架的上部、左侧及右侧钢板对应连接;
所述试验箱与反力框架底部钢板之间设置有弹簧及可沿左右侧方向水平自由滑动的钢球,所述试验箱底部外侧和反力框架底部钢板内侧沿左右侧方向设置有对应的用于容纳钢球的滑轨,所述滑轨与弹簧间隔设置;所述反力框架右侧钢板上设有碰撞矩形开口;
所述滑轨机构包括水平滑轨机构和竖直滑轨机构,所述的水平滑轨机构包括滑槽、支架,所述滑槽分为竖直加速段、弧形加速段、水平直线段和水平弧形撞击段,所述水平弧形撞击段的弧形拐点穿过碰撞矩形开口固连于试验箱右侧壁的形心处;所述滑槽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滑槽的支架;
所述的竖直滑轨机构包括滑槽、支架,所述滑槽分为竖直加速段、弧形加速段、水平直线段和弧形撞击段,所述弧形撞击段的弧形拐点固连于反力框架底部;所述滑槽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滑槽的支架;
所述试验箱前壁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试验箱内设有隧道模型及模拟隧道围岩的土样,所述隧道模型一端开口朝向观察窗口放置于土样中,所述隧道模型的轴线与试验箱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隧道遭受底入式侧向式耦合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滑轨机构和竖直滑轨机构滑槽的竖直加速段高度可调节,所述滑槽上设有可升降平台,所述可升降平台设有可让小球滑动的小槽,所述小槽一端与滑槽的竖直加速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隧道遭受底入式侧向式耦合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滑轨机构滑槽的水平弧形撞击段以试验箱右侧壁的形心处法线为对称轴呈镜像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拟隧道遭受底入式侧向式耦合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滑轨机构滑槽的水平弧形撞击段与试验箱右侧壁的形心处法线的夹角为θ,30°≤θ≤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隧道遭受底入式侧向式耦合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上部与反力框架的上部钢板之间采用大小一致均匀分布的36根弹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隧道遭受底入式侧向式耦合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右侧壁与反力框架的右侧钢板之间采用大小一致均匀分布的36根弹簧连接;所述试验箱左侧壁与反力框架的左侧钢板之间采用大小一致均匀分布的36根弹簧连接。
7.一种模拟隧道遭受底入式侧向式耦合的动力响应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拟隧道遭受底入式侧向式耦合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按照试验方案中的隧道围岩参数对试验土样进行合理配比,将试验土样及隧道模型安置于试验箱内,使隧道模型的轴线与试验箱轴线重合;
(b)将小球在水平滑轨机构上释放,小球在滑槽内依次经过竖直加速段、弧形加速段、水平直线段和水平弧形撞击段,然后穿过反力框架右侧壁的碰撞矩形开口在水平弧形撞击段的弧形拐点撞击试验箱,观察隧道围岩的力学响应;
(c)将小球在竖直滑轨机构上释放,小球在滑槽内依次经过竖直加速段、弧形加速段、水平直线段和弧形撞击段,然后撞击反力框架底部,观察隧道围岩的力学响应;
(d)通过周期性的同时在水平滑轨机构和竖直滑轨机构上释放小球撞击试验箱,模拟在地震波作用下隧道围岩的动力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未经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894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屏振动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转设备振动温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