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霉塑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48517.5 | 申请日: | 2018-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3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上利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6;C08L97/02;C08K13/04;C08K7/26;C08K3/30;C08K3/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木复合材料 制备 防霉 塑木材料 粉煤灰 高混机 烘干机 混料 竹粉 冷却 聚丙烯 聚乙烯 双螺杆挤出机 防霉性能 健康安全 控制螺杆 使用寿命 物料含水 挤出机 抗氧剂 硫酸钙 润滑剂 填充剂 切粒 熔融 挤出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防霉塑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将粉煤灰以及竹粉放置于烘干机中,烘干机温度为90‑200℃,真空度为0.6‑0.9个大气压,干燥35‑50min,使物料含水率在2‑5%;将聚乙烯、聚丙烯、填充剂、润滑剂、硫酸钙、抗氧剂以及干燥后的粉煤灰、竹粉加入至高混机中,高混机温度为120‑140℃,混合时间为5‑8min,得到混料;将混料冷却至室温,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控制挤出机温度为240‑320℃,控制螺杆转速为200‑600r/min,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塑木材料。本发明的防霉塑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制备的塑木复合材料具有非常好的防霉性能,大大延长了塑木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了健康安全,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木材料领域,尤其涉及防霉塑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木复合材料内含塑料,因而具有较好的弹性模量。此外,由于内含纤维并经与塑料充分混合,因而具有与硬木相当的抗压、抗弯曲等物理机械性能,并且其耐用性明显优于普通木质材料。
但是,由于塑木材料中由于里面存在天然有机物,当其在合适的湿度、温度以及在微生物作用下,现有制备方法制备的塑木材料表面将会发生霉变,这样使得塑木材料会发生腐烂,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同时,霉菌也可能造成健康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防霉塑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防霉塑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
将粉煤灰以及竹粉放置于烘干机中,烘干机温度为90-200℃,真空度为0.6-0.9个大气压,干燥35-50min,使物料含水率在2-5%;
将聚乙烯、聚丙烯、填充剂、润滑剂、硫酸钙、抗氧剂以及干燥后的粉煤灰、竹粉加入至高混机中,高混机温度为120-140℃,混合时间为5-8min,得到混料;
将混料冷却至室温,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控制挤出机温度为240-320℃,控制螺杆转速为200-600r/min,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塑木材料。
优选地,方法包括:
将粉煤灰以及竹粉放置于烘干机中,烘干机温度为130-180℃,真空度为0.7-0.8个大气压,干燥39-46min,使物料含水率在2-4%;
将聚乙烯、聚丙烯、填充剂、润滑剂、硫酸钙、抗氧剂以及干燥后的粉煤灰、竹粉加入至高混机中,高混机温度为125-135℃,混合时间为6-7min,得到混料;
将混料冷却至室温,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控制挤出机温度为260-310℃,控制螺杆转速为280-540r/min,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塑木材料。
优选地,方法包括:
将粉煤灰以及竹粉放置于烘干机中,烘干机温度为160℃,真空度为0.7个大气压,干燥42min,使物料含水率在3%;
将聚乙烯、聚丙烯、填充剂、润滑剂、硫酸钙、抗氧剂以及干燥后的粉煤灰、竹粉加入至高混机中,高混机温度为130℃,混合时间为6min,得到混料;
将混料冷却至室温,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控制挤出机温度为280℃,控制螺杆转速为380r/min,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塑木材料。
优选地,还包括将塑木材料颗粒加入至带模具口的挤出机,塑木材料颗粒成型挤出,得到成型的塑木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竹粉粒径为20-100目。
优选地,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钙或者钛白粉。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硅油、脂肪酸酰胺以及油酸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上利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上利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8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