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设备UI自动化验证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7431.0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4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祥;张海龙;王专;马和平;吴剑;赵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设备 中央处理模块 界面验证 机械臂 验证 报告输出模块 图像识别模块 方法和装置 驱动模块 自动化 指令 抓取 格式化 测试环节 对比验证 界面图像 逻辑处理 模块获取 输出结果 验证结果 页面元素 用例编写 解析 图像 调度 门槛 转化 应用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移动设备UI自动化验证的方法和装置,包括由中央处理模块对验证进行逻辑处理,并执行面向图像识别模块、机械臂驱动模块、界面验证模块、报告输出模块的调度;由图像识别模块识别并解析经标记的用例图像并转化为中央处理模块系统内部的用例结构;由机械臂接收机械臂驱动模块的指令,面向待测的移动设备执行操作;由界面验证模块获取待测的移动设备对应测试环节下的界面图像,并根据中央处理模块的指令进行对比验证;由报告输出模块将界面验证模块的验证结果实施汇总,并格式化输出结果。应用本发明的方案,降低了技术上手的门槛及难度,同时无需进行页面元素的抓取,大幅降低了UI自动化验证的用例编写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验证方案,尤其涉及一种模拟机械性操作进行移动设备UI自动化验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硬件和通讯网络的飞速发展,当前各种便携式的智能设备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层出不穷。然而现有的此类移动设备在成品出售前必须经过UI自动化测试,以满足产品性能的比较和使用感受。而传统的该测试主要实现方式为:使用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结合Selenium/Appium等开源组件开发自动化框架,基于该框架进行自动化用例编写,其中进行页面元素定位时多采用ID、Class、xPath等标签。
然而,上述自动化技术存在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或缺点:一者除自动化框架开发之外,自动化用例的编写也需要代码基础,且多和框架同编程语言,对黑盒测试的同学有一定的上手难度;二者页面元素的定位需要专门的工具进行抓取,移动端内H5页面抓取还需要额外开启WebView Debug开关,基于此的自动化用例编写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测试验证方法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移动设备UI自动化验证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一个解决方案是:一种移动设备UI自动化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逻辑处理和调度步骤:由中央处理模块对验证进行逻辑处理,并执行面向图像识别模块、机械臂驱动模块、界面验证模块、报告输出模块的调度;
图像识别:由图像识别模块识别并解析经标记的用例图像并转化为中央处理模块系统内部的用例结构;
验证动作执行:由机械臂接收机械臂驱动模块的指令,面向待测的移动设备执行操作;
验证:由界面验证模块获取待测的移动设备对应测试环节下的界面图像,并根据中央处理模块的指令进行对比验证;
得出报告:由报告输出模块将界面验证模块的验证结果实施汇总,并格式化输出结果。
进一步地,在图像识别步骤前的预处理,对待测的移动设备进行界面截屏及标记,并顺序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标记为用例图像上对应点击操作和验证操作的框,且标记在各个用例图像上具有定位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识别模块转化的用例结构输入至中央处理模块,其中用例结构包含对应用例图像的操作类型、标记定位坐标和验证对照信息。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二个解决方案是:一种移动设备UI自动化验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央处理模块,用于验证的逻辑处理和其它模块间的任务调度;
图像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经标记的用例图像并转化为中央处理模块系统内部的用例结构;
机械臂驱动模块,用于接收中央处理模块的指令,调动机械臂执行操作;
机械臂,用于执行机械臂驱动模块的指令,面向待测的移动设备执行操作;
界面验证模块,用于获取待测的移动设备对应测试环节下的界面图像,并根据中央处理模块的指令进行对比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74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