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的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47182.5 | 申请日: | 2018-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2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邹杨;段林娟;王新鸽;李颖;张世超;邹竹帆;史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1/26 | 分类号: | C08L1/26;C08L29/04;C08K5/053;C08J5/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醇复合膜 阳离子化改性 纳米纤维素 制备 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改性纳米纤维素 可降解包装材料 聚乙烯醇溶液 生物相容性 工艺制备 光学性能 基本特点 可降解性 力学性能 复合膜 流延法 增强剂 保留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及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其基本特点是对纳米纤维素进行阳离子化改性处理后,以改性纳米纤维素作为增强剂,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通过流延法工艺制备复合膜。本发明制备的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力学性能较强且光学性能优良,同时保留聚乙烯醇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在高强度可降解包装材料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的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无毒、可降解的水溶性的线性多羟基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阻隔性、生物相容性。近年来,聚乙烯醇在包装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其成膜强度性能的缺陷限制其发展。
纳米纤维素(cellulose nanofibers,CNF)由于其纳米尺度,具有高强度、轻质的特点,同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被广泛应用于增强复合材料、过滤材料、吸附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包括TEMPO催化氧化法,酶处理,以及高压均质,超声处理等机械处理方法。将纳米纤维素作为增强剂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可制备出高强度复合膜,但与聚乙烯醇混合过程中,由于电性相斥,纳米纤维素难以与聚乙烯醇混合均匀,从而影响成膜质量。
而对纳米纤维素进行阳离子化改性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阳离子纤维素作为纤维素的衍生物之一,主要通过酯化、醚化或者加成试剂对纳米纤维素的处理,在纤维素链中引入含有叔胺、季铵盐和季磷盐等结构所制备而成,稳定纳米颗粒的同时也附以纳米纤维素新的特性,在纺织印染、环境防护等领域均有应用。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和PVA极性相近,界面相容性好,都有着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是环境友好型材料。阳离子有着高刚性和高强度,而PVA的刚性和强度相对较弱,制备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 /PVA复合材料可大大拓宽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的应用,尤其在高强度可溶性包装材料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聚乙烯醇复合膜力学性能的不足,从而限制其在包装等领域的应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强度的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及制各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以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作为增强剂,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通过流延法工艺制备出力学性能较强且光学性能优良的高强度复合膜。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
(1)制备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成膜液:称取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水浴下混合得到聚乙烯醇水溶液,将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以及丙三醇分别加入到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室温搅拌5~ 10min后水浴超声2h;然后水浴静置消泡5~10min,得到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成膜液。
(2)制备高强度的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将上述成膜液静置冷却后,采用流延法均匀倾倒在玻璃板上,在室温下风干24h,得到高强度的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
所述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为醚化改性纳米纤维素。
所述水浴温度、水浴静置消泡均为70℃。
所述搅拌为机械搅拌,转速为500r/min~600r/min。
所述一种高强度的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及制备方法中,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去离子水∶丙三醇重量比为(2~30)∶(4~5)∶(70~100)∶(2~3)。
所述一种高强度的阳离子化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膜及制备方法中,膜厚度为18~19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71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