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功能手环的劳务管理服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6176.8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2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雅天共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A44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62 北京市大兴区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手环 劳务管理 系统软件模块 服务系统 管理场景 管理手段 教育培训 门禁闸机 现场管理 硬件模块 通用 跨区域 签到机 收银机 一卡通 门禁 巡检 互联 档案 互联网 服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功能手环的劳务管理服务系统,包含多功能手环、门禁闸机、签到机、收银机硬件模块,和劳务现场管理服务系统软件模块;通过多功能手环,实现劳务人员在劳务现场一卡通跨区域、跨项目互联通用和劳务现场门禁、消费、教育培训签到、巡检等管理场景通用,搭建劳务人员职业档案,为劳务管理提供互联网化的管理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劳务管理服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多功能手环的劳务管理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门禁闸机是出入口通道进行管制的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门禁控制、考勤管理、安防报警、区域自控等,可与其他系统联动控制,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闸机有多种识别方式,分为密码识别、卡片识别、二维码识别、生物识别。
签到机是人员签到记录的管理系统,按照识别方式分为卡片识别、二维码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被广泛应用于公司、会场、展馆等场所进行签到记录管理。
收银机从第一代发展至2015年第五代智能人机互动一体化收款机,具备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的特点,已成为自动化商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基本电子设备。在商业中,没有收银机的帮助,经营者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
申请号为201621031760.X的中国专利,发明了一种内置金融芯片的多功能手环。手环内置用于具有身份识别、存储信息和银行支付金融芯片。该发明集门禁、支付、身份识别功能于一体,实现一卡通用,但其身份识别依赖于外部专用硬件的接入,使用投入成本高、操作不便捷,不适用于广泛的移动互联场景。
目前的劳务管理系统,通过在现场铺设闸机,初步实现了现场人员的进出场的实名制管理。通过身份证办理用于门禁系统的IC门禁卡,手动下发卡权限至闸机,从而准确记录人员进出场记录、考勤记录。培训签到实行网络化管理、消费实行无现金、现场巡检等劳务现场管理实现无纸化,则需单独购买布设培训管理系统、收银系统、巡检系统等诸多系统,各个系统之间数据不联通,管理操作复杂,且不同区域、公司、项目的数据无法连贯以实现劳务人员档案化管理,亟需建立“互联+物联”信息化管理模式与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劳务管理当前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利用现劳务管理服务各场景稳定可靠的设备系统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功能手环的劳务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劳务现场一卡通跨区域、跨项目互联通用和劳务现场门禁、消费、教育培训签到、巡检等管理场景通用,搭建劳务人员职业档案,为劳务管理提供互联网化的管理手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多功能手环的劳务管理服务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系统,硬件包含多功能手环、门禁闸机、签到机、收银机,软件为劳务现场管理模块;
所述多功能手环,具备IC卡功能模块和二维码;
所述的劳务管理服务系统,劳务人员注册并通过身份证申领多功能手环;
对手环充值后,使用手环在收银机上进行消费;
现场入场后,自动下发劳务人员的手环权限至门禁闸机,劳务人员可进出生活现场;
劳务人员参加教育培训,在签到机上进行签到,培训及签到记录自动留存,自动下发劳务人员的手环权限至门禁闸机,劳务人员可进出工作现场;
现场管理人员通过劳务管理服务系统的手机APP扫描识别劳务人员手环的二维码,查询人员身份信息并进行现场巡检记录、班前教育签到;
所述的劳务管理服务系统,通过汇集分析门禁通勤、教育培训签到、消费及劳务现场管理的数据,搭建劳务职业档案,记录劳务人员的工作履历、职业行为、教育培训记录。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实现劳务一卡跨场景通用,跨区域、跨项目的通用,劳务人员仅需办理一次,减少重复办理的资费和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雅天共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雅天共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61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