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制天然气、烯烃及煤焦油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45891.X | 申请日: | 2018-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7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李开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聚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J3/48 | 分类号: | C10J3/48;C10J3/84;C10K3/04;C10L3/08;C10L3/10;C10B5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66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烯烃 煤焦油 方法 | ||
1.一种煤制天然气、烯烃及煤焦油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料煤在同一连续向下移动的加压气化床层中先后依次:被富烃氢煤气加热、干燥,即脱除水分;被富甲烷氢煤气热解、干馏,即制富含煤焦油的富烃氢煤气;被氢气气化,即制得富含甲烷的富甲烷氢煤气;被H2O+CO2气化,即制水煤气;被蒸汽氧气气化剂中的O2氧化燃烧残余碳元素;
氢气循环机(35A)将制取富烃氢煤气的氢气,经开车时入炉氢气加热装置(36),送入设在气化床层上部中的氢气分配器(14)后,沿管束内下行,经换热管束(16)加热后,从管束下端出口进入焦炭加氢气化层(17);进入焦炭加氢气化层(17)的氢气再折流向上,与焦炭中的碳元素直接反应C+2H2=CH4,生成含甲烷的甲烷氢煤气,放出的热量经换热管束(16)加热管内的氢气,并直接加热炭层和生成高温甲烷氢煤气;高温甲烷氢煤气上行进入半焦加氢气化层(15),氢气与半焦中丰富的活性碳元素,进行快速的气化反应C+2H2=CH4,使甲烷氢煤气中甲烷含量大量增加,成为富甲烷氢煤气,并放出热量使床层温度升高;高温富甲烷氢煤气上行进入热解干馏层(11),为煤的热解干馏提供热量,由于富甲烷氢煤气中甲烷分压含量高,有效抑制了煤中甲烷的生成、析出,迫使煤中的氢元素,更多的结合在氢碳元素比更低的煤焦油中,从而有效的增加了煤焦油的产率和碳元素气化率,在提高煤的热解干馏气化率的同时,还增加了富甲烷氢煤气的煤焦油含量,使富甲烷氢煤气成为富烃氢煤气;富烃氢煤气继续上行进入原料煤干燥层(10),在加热原料煤的同时,干燥煤中的水分,使原料煤中的吸附水和化学水,转化为水蒸汽进入富烃氢煤气,富烃氢煤气经其炉壁上部富烃氢煤气出口(5)出炉;
出炉后的富烃氢煤气,经焦油粉尘分离器(37)除去焦油粉尘,经富烃氢煤气余热回收工艺装置(38)降低温度,再经富烃氢煤气冷却及油水分离工艺装置(39)冷却至常温并分离除去油水,进入H2S、COS酸气和氢气分离工艺装置(40),分离出H2S、COS、CO2、CO酸性气体和氢气后,成为符合GB/T 33445-2016标准的煤制合成天然气,其中一部分进入甲烷无氧制烯烃/芳烃装置(41),在制得烯烃/芳烃的同时,产生的大量氢气H2直接进入氢气总管(35),与H2S、COS酸气和氢气分离工艺装置(40)分离出来的氢气H2,水煤气CO2、H2S酸气脱除工序(33)来的氢气H2,一道经氢气循环机(35A)升压后,又重新入炉生产富烃氢煤气;
由氧气和水蒸汽混合组成的气化剂从炉底入炉后,穿过炉篦至下而上经过灰渣层(22),吸收其携带的热量,温度升高到600℃左右进入氧化燃烧层(21),气化剂中的氧气使残焦中残存的碳元素迅速燃烧气化,生成CO2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气化剂中的水蒸汽和床层温度达到1000℃以上,灰熔点以下;含有CO2的高温水蒸汽自下而上,将热量传给来自氢煤气段(A)的加氢气化残焦的同时,与残焦中的碳元素进行吸热的水蒸汽气化反应C+H2O=CO+H2,使残焦中的大部分碳元素与水蒸汽中30~40%水分子反应,转化为粗煤气中的CO和H2,成为温度在700℃左右的湿热粗煤气,粗煤气上行进入水煤气反应层(20)上部的煤气集气器(19),再通过炉壁上的粗煤气出口(3)出炉;
出炉的粗煤气经除尘过热器(29)加热入炉蒸汽后,进入煤气余热锅炉(30)生产部分煤气化所需蒸汽后,进入水煤气洗涤余热回收装置(31),将煤气中的30~75%的水蒸汽转化回收为气化用水蒸汽,煤气进入CO变换工序(32),将95%以上的CO通过催化剂进行CO+H2O=CO+H2变换反应;变换后的煤气称为变换气,其主要成分为H2和CO2;变换气中的CO2酸气及少量的H2S酸气,采用变压吸附PSA分离工艺进行脱除,并将含有可燃组分热值400kJ/Nm3以上的部分CO2解吸气,送入燃气轮机尾气锅炉、或低热值燃气锅炉,将其中可燃组分转化为蒸汽能源回收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聚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聚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589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田用破乳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炉煤气水解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