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甘蔗渣和硅酸盐水泥制备保温墙板用轻骨料的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5547.0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0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岳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4B20/10 | 分类号: | C04B20/10;C04B1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渣 轻骨料 硅酸盐水泥 保温墙板 制备 木质陶瓷 喷洒 湿润 硅酸盐水泥浆 建筑保温节能 按比例混合 表面活性剂 可再生材料 真空炉烧结 搅拌机 保温性能 环境负荷 颗粒表面 凝结硬化 轻质高强 球形颗粒 室温条件 烧结剂 水混合 出料 放入 轻质 保温 压制 陶瓷 养护 再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甘蔗渣和硅酸盐水泥制备保温墙板用轻骨料的技术,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将甘蔗渣与烧结剂按比例混合后压制成甘蔗渣球;第二步:将甘蔗渣球放入真空炉烧结成甘蔗渣基本质陶瓷球形颗粒;第三步:将表面活性剂与水混合后喷洒于颗粒表面进行初步湿润;第四步:将湿润后的颗粒在搅拌机内搅拌并喷洒硅酸盐水泥浆体至完全包裹后出料;第五步:在室温条件下养护6小时至硅酸盐水泥完全凝结硬化后,制得保温墙板用轻质高强甘蔗渣基木质陶瓷轻骨料。本发明所用甘蔗渣为生物质可再生材料,改变了传统保温轻骨料原材料不可再生、对环境负荷大的现状,本发明制备的甘蔗渣基木质陶瓷轻骨料,具有轻质、高强、保温性能好的优点,是绿色的建筑保温节能新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甘蔗渣和磷水镁水泥制备保温墙板用轻骨料的技术,主要用于民用住宅、办公楼等装配式建筑保温墙板。
背景技术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我国全年能耗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占上长升到40%。更为严峻的现实是,我国现有建筑大多为高能耗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比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高出2~5倍。因此,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显著降低建筑能耗,迫在眉睫。在传统建筑的热量散失构成体系中可以发现,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能耗高低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轻骨料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轻骨料分为天然轻骨料和人造轻骨料两大类,天然轻骨料有浮石、火山渣等,人造轻骨料有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聚苯乙烯泡沫(EPS)等。然而,现有的保温墙板用轻骨料的原材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过度掘取和开发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甘蔗是中国最大的制糖原料,南方蔗区甘蔗总产量7000多万吨,甘蔗渣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废弃物,占甘蔗重量的24%~27%,每年产生的甘蔗渣产量约为 2000多万吨。然而,由于甘蔗渣转化和利用技术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甘蔗渣被直接燃烧或者废弃不用,其利用率很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带来环境污染。
因此,利用制糖加工所产生的副产品甘蔗渣,制备轻质、高强、保温性能优异的甘蔗渣基木质陶瓷轻骨料粒,是一条绿色环保、对建筑保温行业具要重要意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保温骨料的不足,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甘蔗渣制备保温墙板用轻骨料的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制糖加工所产生的副产品甘蔗渣,制备建筑保温墙板用轻骨料颗粒,甘蔗渣属于生物质可再生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此外,本发明所制备的甘蔗渣基木质陶瓷轻骨料,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声的特点,同时与水泥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显著提高装配式保温墙板的强度,适用于对保温、隔热、隔声要求高的住宅、办公楼等建筑中。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甘蔗渣和硅酸盐水泥制备保温墙板用轻骨料的技术,所述技术在处理过程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将粉碎筛选好的甘蔗渣与烧结剂按比例混合,压制成直径4~18mm 的甘蔗渣球;
第二步:将甘蔗渣球放入真空炉进行烧结,烧结成甘蔗渣基木质陶瓷球形颗粒;
第三步:将表面活性剂与水的混合物喷洒于甘蔗渣基木质陶瓷球形颗粒表面,使甘蔗渣基木质陶瓷球形颗粒初步湿润;
第四步:将湿润后的甘蔗渣基木质陶瓷球形颗粒倒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喷洒硅酸盐水泥浆体,搅拌并喷洒至甘蔗渣基木质陶瓷球形颗粒完全被硅酸盐水泥包裹后出料;
第五步:在室温条件下养护6小时,待硅酸盐水泥完全凝结硬化后,在甘蔗渣基木质陶瓷球形颗粒外部形成均匀、厚度为1~2mm的包裹层后,制得保温墙板用轻质高强甘蔗渣基木质陶瓷轻骨料。
所述甘蔗渣是指用甘蔗制糖加工所产生的副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55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