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岸坡支护的生态挡墙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4587.3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一;赵凯;陈骏;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D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墙 生态挡墙 水位变化 支护 岸坡 墙体 施工 水体 经济效应 漂浮杂物 生存空间 施工流程 荷载 防冲刷 锚杆桩 水生态 自净化 防滑 附着 锚杆 墙趾 给水 微生物 波浪 防护 河道 滑坡 峡谷 净化 清晰 平衡 山区 生态 | ||
1.一种基于岸坡支护的生态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包括墙体(1)、基座(3),所述墙体(1)与基座(3)同时浇筑为一体,所述墙体(1)临水面为前面,墙体(1)前面常水位线下方设置有生态穴(6),所述生态穴(6)制成不同形状,常水位线上方至洪水位线下方设置有防冲刷柱(2);所述墙体(1)的背侧填有回填料(7);
所述生态挡墙的浇注部分外围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内设置有锚筋(10)和箍筋(11),所述锚筋(10)沿墙体(1)均匀平行布置,所述箍筋(11)沿锚筋(10)垂直方向绑定在锚筋(10)上,所述锚筋(10)和箍筋(11)构成钢筋笼结构;
所述基座(3)底端设置有前防滑墙趾(4)和后防滑墙趾(8),所述前防滑墙趾(4)上固定前锚杆桩(5),所述后防滑墙趾(8)上固定后锚杆桩(9);
所述前防滑墙趾(4)与后防滑墙趾(8)呈长方体状设置在基座(3)下端且沿基座(3)中心轴线对称布置,且前防滑墙趾(4)与后防滑墙趾(8)大小形状相同且高度不小于0.4m,所述前防滑墙趾(4)与后防滑墙趾(8)前后宽大于基座(3)前后长度的1/5,前防滑墙趾(4)与后防滑墙趾(8)的前后距离不得大于基座(3)前后长度的2/5,所述前防滑墙趾(4)与后防滑墙趾(8)左右相邻方向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m;所述前锚杆桩(5)沿前防滑墙趾(4)中心轴线固定,所述后锚杆桩(9)沿后防滑墙趾(8)中心轴线固定,且前锚杆桩(5)与后锚杆桩(9)分别从基座(3)上下厚度中心面穿过前防滑墙趾(4)与后防滑墙趾(8)垂直向下,所述前锚杆桩(5)与后锚杆桩(9)长度不小于墙体(1)高度的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岸坡支护的生态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为C20-C35砼或毛石砼,所述墙体(1)纵截面呈梯形,且墙体(1)后表面与基座(3)垂直,墙体(1)的前表面呈坡形,且坡度范围为60°-75°,所述墙体(1)纵截面梯形上边长不小于50cm,所述基座(3)水平布置且呈长方体状,基座(3)的厚度不低于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岸坡支护的生态挡墙,其特征在于:墙体(1)顶面做成不小于4%的排水坡,所述生态穴(6)制成第一生态穴(601)、第二生态穴(602)、第三生态穴(603)中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合。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岸坡支护的生态挡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设置临时挡水墙或挡水板,进行测量放样,根据设计的图纸的基础尺寸进行放样,尺寸符合规范要求;
第二步:清理底部杂物并以每10m为一段进行机械分段开挖,距离基座(3)标高10-20cm时,转为人工清理,检查基底承载力,要求不低于150KPa;
第三步:开挖前防滑墙趾(4)与后防滑墙趾(8)趾坑,并打前锚杆桩(5)与后锚杆桩(9)桩洞,桩洞比锚杆稍大,并进行固锚;
第四步:制作基座(3)及防滑墙趾模板,根据放样尺寸使用木模板支模、木方及钢管作为支撑体系,先用临时支撑好一侧及背面,并校正好垂直度,浇注基座(3)及前防滑墙趾(4)与后防滑墙趾(8),用插入式50振动棒振捣,浇注完成后在收浆后进行养护,防止杂物污染表面控制好基座(3)周边排水,达到强度要求后拆模;
第五步:进行墙体(1)测量放样并支模板,先临时固定一侧及背面模板,并校正垂直度,根据先支撑好的模板来固定好其他面的模板;设置好锚筋(10)和箍筋(11)构成钢筋笼结构,然后分层浇注墙体(1),每层高度控制在150cm以内,并设置好生态穴(6)及防冲刷柱(2),浇注完成后对墙体(1)进行二次收浆,防止表面出现裂缝;墙体(1)每隔20m或在转角处设置一道沉降缝,所述沉降缝宽度20mm,并用木板填充;
第六步:收浆完成后对墙体(1)进行养护,防止表面被杂物污染,达到强度要求后拆模,然后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至强度要求达到100%;
第七步:墙体(1)强度达到要求后,将回填料(7)进行墙后回填,回填以每层50cm分层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45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原河网区非汛期水动力条件改善智能控制方法
- 下一篇:自稳式鱼鳞坑生态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