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鼻假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4151.4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2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戴传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传昌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刘宪池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背 鼻尖 内凹面 外凸面 护翼 鼻假体 鼻小柱 倾斜面 通孔 平滑过渡连接 弧形外表面 齿形凹槽 结构稳定 平滑过渡 倾斜连接 人体鼻部 依次连接 自然过渡 左右两侧 夹角为 轮廓线 月牙形 贯穿 鼻部 钝角 尖部 内凹 圆孔 愈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鼻假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鼻背、鼻尖和鼻小柱,鼻背具有内凹面和外凸面;所述鼻背的两侧边分别设有多个齿形凹槽,鼻背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通孔,通孔贯穿鼻背的内凹面和外凸面;所述鼻尖上开有贯穿其左右两侧面的圆孔,鼻尖上与鼻背外凸面平滑过渡连接的外表面上靠近鼻尖尖部的位置固定有呈月牙形的鼻护翼,鼻护翼与鼻尖形成T字形,鼻护翼具有平滑过渡的弧形外表面;所述鼻小柱具有倾斜连接鼻背内凹面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鼻背内凹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与人的鼻部组织自然过渡,不会出现明显轮廓线,随着时间逐渐与人体鼻部组织连成一个整体,在愈合后结构稳定,不会产生位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鼻假体。
背景技术
目前,假体隆鼻手术是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的手术,硅胶鼻假体是常用的材料,原理是通过鼻前庭小切口,将雕刻好的鼻假体放入剥离好的腔隙内,并随着时间与鼻部组织渐渐愈合在一起,从而改善人体的面部形象。
L形鼻硅胶假体是临床应用时间最长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材料,但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鼻假体鼻背处通常为直线形与患者鼻骨贴合性差,尤其是鼻假体鼻头处,在手术后容易由于鼻假体不够服帖使假体产生位移并使鼻部变形,轻者会使患者的鼻子弯曲不自然,重者会使患者鼻子明显弯曲,甚至会出现假体顶破皮肤外露的现象。
专利号为CN205831964U的一种硅胶鼻假体,该鼻假体为L型鼻假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鼻背、鼻尖和鼻小柱,鼻背的两侧设置有侧翼,鼻背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相连通的中空的第一圆孔和中空的第二圆孔,第一圆孔在第二圆孔的下方,第一圆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圆孔的孔径,第一圆孔与鼻背的底面相连通,第二圆孔与鼻背的顶面不连通;侧翼设置有第三圆孔;鼻尖和鼻小柱的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齿形的第一凹槽。该鼻假体与鼻肉结合更加紧密,防止鼻假体移动、溃烂。但其在实际使用中,鼻假体与鼻肉的结合不够自然,容易出现明显轮廓线,不美观,违背了美容的意愿,整体结构还不够稳固。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设计出一种不会在术后产生位移、可以与人的鼻部组织自然过渡的鼻假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鼻假体,能够与人的鼻部组织自然过渡,不会出现明显轮廓线,随着时间逐渐与人体鼻部组织连成一个整体,并可以利于鼻部组织的生长恢复,在愈合后结构稳定,不会产生位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鼻假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鼻背、鼻尖和鼻小柱;所述鼻尖上与鼻背上表面平滑过渡连接的外表面上靠近鼻尖尖部的位置固定有呈月牙形的鼻护翼,鼻护翼与鼻尖形成T字形,鼻护翼具有平滑过渡的弧形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鼻背包括鼻背一区和鼻背二区,鼻背二区的宽度小于鼻背一区的宽度,鼻背二区自然过渡连接鼻背一区和所述鼻尖;所述鼻背一区两侧边的厚度自鼻背一区中部向鼻背一区侧边逐渐变薄。
优选的,所述鼻背的上表面为外凸面,鼻背的下表面为内凹面;所述鼻背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通孔,通孔贯穿鼻背的外凸面和内凹面;所述鼻尖上开有贯穿其左右两侧面的圆孔。
优选的,所述鼻背的两侧边分别设有多个齿形凹槽;所述鼻背两侧的齿形凹槽数相等且两侧的齿形凹槽相互错开设置。
优选的,所述通孔和所述齿形凹槽均位于所述鼻背一区。
优选的,所述通孔有四个,四个通孔沿所述鼻背的的长度方向一字型排开设置;所述鼻背每侧的齿形凹槽数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同,齿形凹槽对应通孔分布,且齿形凹槽之间的间距与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的,所述鼻背外凸面的拱起角度为70°-150°;所述圆孔的直径为2mm-4mm;所述鼻护翼在所述鼻背横向方向的宽度为15mm-18mm。
优选的,所述鼻小柱具有倾斜连接鼻背下表面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鼻背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传昌,未经戴传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41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管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经导管心脏主动脉瓣膜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