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边坡监测数据粗差剔除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43688.9 | 申请日: | 2018-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7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肖冬;张盛永;毛亚纯;柳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N3/00 | 分类号: | G06N3/00;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韩国胜 |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监测 数据 剔除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边坡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边坡监测数据粗差剔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预处理:对需要粗差剔除的边坡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特征数据;S2、建立预测矩阵:将S1中获取的特征数据分别输入m个PSO‑TELM模型,根据所述m个PSO‑TELM模型的输出结果,获得预测矩阵T;S3、剔除粗差数据:对预测矩阵T按列求均值得到新的矩阵T′=(a1,a2,…,an)1×n,再对矩阵T′求均值s和方差d;若T′中元素满足:ai‑s>d,(i=1,2,…n),则该剔除ai所对应的特征数据,反之,则保留ai所对应的特征数据,获得精确的边坡监测数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边坡监测数据粗差剔除的方法,具有粗差剔除正确率高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坡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边坡监测数据粗差剔除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边坡安全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监测数据分析是边坡工程安全监测工作中必不可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行安全监控、指导施工和改进设计方法的一个重要和关键性环节,在各类边坡工程的施工、运行等不同阶段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先通过对传统的粗差剔除方法,例如拉伊达法则,聚类分析法等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同时基于传统方法的剔除思想,提出了ELM分类算法进行粗差剔除。首先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均方误差进行分析,给原始的监测数据添加标签;随后通过监督训练的方式训练单层ELM模型,并用其他监测数据验证ELM模型的精确性和实用性。仿真结果表明,单层ELM分类算法具有比传统的粗差剔除方法更高的精度和准确度。但是通过多组数据的交叉验证发现,单层ELM模型的准确度达不到工业要求的标准。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边坡测量数据粗差剔除的方法,具有粗差剔除正确率高得到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用于边坡监测数据粗差剔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数据预处理:对需要粗差剔除的边坡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特征数据;
S2、建立预测矩阵:将S1中获取的特征数据分别输入到m个PSO-TELM模型中,根据所述m个PSO-TELM模型的输出结果,获得预测矩阵T;所述预测矩阵T如下式所示:
所述预测矩阵T中每一行代表一个模型的预测输出,a为PSO-TELM模型的输出数据;
S3、剔除粗差数据:对预测矩阵T按列求均值得到新的矩阵T'=(a1,a2,…,an)1×n,再对矩阵T′求均值s和方差d;
若T′中元素满足:ai-sd,(i=1,2,…,n),则该剔除ai所对应的特征数据,反之,则保留ai所对应的特征数据,获得精确的边坡监测数据。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
运用欧几里得算法计算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的所有变量数据间距离,其中,所述原始数据矩阵如下:
在D维数据向量空间中,给定具有N个数据变量,第i个数据表示为Xi={x1i,x2i,…,xDi}(i=1,2,…N),写成数据矩阵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36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