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超低滚动阻力的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43374.9 | 申请日: | 2018-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7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群;秦璇;王嘉栋;韩丙勇;毛立新;吴晓辉;刘军;张宁;董栋;张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彤程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18/69 | 分类号: | C08G18/69;C08G18/10;C08G18/32;C08J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周媛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滚动 阻力 丁二烯 橡胶 聚氨酯 弹性体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超低滚动阻力的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材料是由以下物质聚合辐照而得:
软段和硬段,二者的质量比为100:(20~110);
所述软段为羟基封端的聚丁二烯橡胶;
所述硬段包括异氰酸酯、小分子多元醇扩链剂、交联剂;
所述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或环己烷二异氰酸酯;
所述小分子多元醇扩链剂为1,4-丁二醇、乙二醇或丙二醇;
所述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或丙三醇;
软段与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00:(20-90);
软段+异氰酸酯与扩链剂+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0:(3-15);
扩链剂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0:(17-100);
所述软段分子量为1000~8000;
所述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是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得:
a.预聚体的制备:将羟基封端的聚丁二烯橡胶在75~95℃、真空条件下搅拌2~3 h,降温至60~80℃,加入异氰酸酯,反应2.5~3.5h,降温至60~80℃,取样,检测-NCO的质量含量,若-NCO的质量含量5%,则补加异氰酸酯,当-NCO的质量含量达到5%~11%时,出料;
b.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将预聚体在65~95℃、真空条件下搅拌2~3 h,降温至60~80℃,加入小分子多元醇扩链剂和交联剂,高速搅拌2~12min,浇注成型后制得所述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c.辐照改性:采用高能电子束射线源对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进行辐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
软段和硬段的质量比为100:(25~ 6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
软段与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00:(25~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
软段+异氰酸酯与扩链剂+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0:(5~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段分子量为 3000~5000 。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预聚体的制备:将羟基封端的聚丁二烯橡胶在75~95℃、真空条件下搅拌2~3 h,降温至60~80℃,加入异氰酸酯,反应2.5~3.5h,降温至60~80℃,取样,检测-NCO的质量含量,若-NCO的质量含量5%,则补加异氰酸酯,当-NCO的质量含量达到5%~11%时,出料;
b.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将预聚体在65~95℃、真空条件下搅拌2~3 h,降温至60~80℃,加入小分子多元醇扩链剂和交联剂,高速搅拌2~12min,浇注成型后制得所述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c.辐照改性:采用高能电子束射线源对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进行辐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辐照强度0-500kGy。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辐照强度150-300kGy。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速率为150~ 350 rad/min, 高速搅拌速率为400~800 rad/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彤程创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化工大学;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彤程创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337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