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钢板网配筋墙板及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3321.7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5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子娟 |
主分类号: | E04C2/292 | 分类号: | E04C2/292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唐智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罗言刚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板 钢板 钢板网 主钢板 注孔 凹凸锯齿状 灌浆材料 钢板网骨架 传统墙板 钢板固定 功能要求 构造原理 空间构造 立体网状 网状配筋 耦连 装配 钢材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钢板网配筋墙板,包括钢板,钢板包括主钢板及两块辅钢板,主钢板呈凹凸锯齿状形成空间钢板网骨架,主钢板上分布有多个第一注孔,且第一注孔分布于凹凸锯齿状的任意平面上,主钢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辅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两块辅钢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注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立体钢板网空间构造对墙板的刚度,强度的提高起重要作用,同时立体网状钢板,对灌浆材料可起很好的耦连握固作用,立体钢板网状配筋比传统配筋方式更节约钢材,这种墙板的构造原理,对灌浆材料的选择余地大,根据墙板使用部位及功能要求,作出多种选择,立体钢板网配筋墙板是对传统墙板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钢板网配筋墙板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是国家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目前整个行业的情况看,该工作推进难度较大,其中重要的瓶颈之一就是墙板制造的水平,性能及制造成本还不能很好的满足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目前国内可作为装配式外墙板使用的主要墙板种类有:承重混凝土岩棉复合外墙板、薄壁混凝土岩棉复合外墙板、混凝土聚苯乙烯复合外墙板、混凝土珍珠岩复合外墙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板等。现有的墙板材料普遍存在自重大、构造多层、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昂等缺点。以承重混凝土岩棉复合外墙板为例,该墙板是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层、岩棉保温层和饰面层复合而成,承重混凝土岩棉复合外墙板厚度为250mm,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层厚度为150mm,岩棉保温层厚度为50mm,饰面层厚度为50mm。在国内装配式建筑领域,该复合墙板的状况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传统墙板的配筋主要是以主钢筋及分布筋制成钢筋网平面形式,这种配筋形式对保温、隔热及隔声性能好的材料难以形成握固整合作用。
如何创新一种轻质高强、自保温、自隔热,安装制造方便、成本低、绿色环保的墙板成为当务之急,本发明专利就是为达到新型墙板的上述目标而产生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钢板网配筋墙板,主钢板压铸呈凹凸状态能显著提高新型墙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钢板上打孔能有效将灌浆材料融合,从而提高墙板产品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钢板网配筋墙板,包括钢板,所述钢板包括主钢板及两块辅钢板,主钢板呈凹凸锯齿状形成空间钢板网骨架,所述主钢板上分布有多个第一注孔,且第一注孔分布于凹凸锯齿状的任意平面上,主钢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辅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两块辅钢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注孔。
优选地,空间钢板网骨架任意一侧设置有加强钢条,加强钢条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延伸至空间钢板网骨架的边缘,加强钢条上开设有第三注孔。
优选地,还包括灌浆材料,所述灌浆材料为有机无机混合物,并至少具有保温、隔热、减噪性能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注孔、第二注孔及第三注孔的直径均为10㎜-50㎜。
优选地,所述凹凸锯齿状的断面形式为直角形、梯形或W形。
一种立体钢板网配筋墙板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O1:主钢板上均匀打孔;
SO2:主钢板轧制成凹凸锯齿状,两端用两块辅钢板焊封,上下两侧均设置加强钢条加固;
SO3:将灌注材料从主钢板上的第一注孔中浇注,灌注材料通过第一注孔流通至空间钢板网骨架的各个缝隙处,形成实心矩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子娟,未经张子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33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良好性能的发泡混凝土板及加气混凝土板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木结构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