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设备及润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1727.1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2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津;曹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明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5/02 | 分类号: | B65G4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管道 离子层 内置电极 润滑结构 管道运输 离子 导联线 内壁 电源 绝缘连接 启动电源 物料输送 后向 混凝土 通电 供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设备及润滑方法,其中,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包括:电源、第一导联线、第二导联线、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输送管道用于输送内含离子的物料,内置电极位于输送管道内,且与输送管道绝缘连接;电源用于启动后向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供电,以使输送管道内壁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内置电极外表面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本发明提供的润滑结构,使得如混凝土等内含离子的物料在进行输送时,只需启动电源进行通电,即可通过在输送管道内壁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内置电极外表面与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进行润滑,解决了内含离子物料输送时润滑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设备及润滑方法。
背景技术
在物料输送过程中进行润滑可以提高物料输送效率,降低输送管道的磨损。现有技术中,用于物料输送过程中的润滑方法及结构多种多样。
以混凝土的输送为例,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在进行泵送前,需要用适量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且在混凝土进行泵送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泵送剂,所谓泵送剂是指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剂。所谓泵送性能,就是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能顺利通过输送管道、不阻塞、不离析、粘塑性良好的性能。
再说用于输送混凝土或其类似物的泵送装置,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如泵车、车载泵、拖泵、搅拌布料泵车、湿喷机等产品,现有技术中的泵送装置的结构通常包括:盛放料的料斗、泵送料斗的泵送机构,与泵送机构相连的分配机构,以及与分配机构相连的搅拌机构,其中,对于分配机构来说,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S阀”或“裙阀”作为分配元件进行分配。
其中,采用S阀时,通过两个单作用柱塞油缸推动S阀的摆动,实现泵送缸的吸料和排料。S阀通过大、小端支撑环起支撑作用。通过调节螺母,可以使S管轴向移动,从而使套在S阀上的切割环压紧眼睛板,保证泵送过程中的密封性。
在采用裙阀时,通过两个单作用的柱塞油缸推动裙阀的摆动,实现泵送油缸的吸料和排料。由于裙阀结构与S阀结构不同,相比之下,裙阀结构泵送时骨料流动阻力较S阀结构小些,但吸料性较S阀结构差些。
通过添加泵送剂或者改进泵送装置,进行物料输送润滑的方式,成本较高。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设备及润滑方法,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润滑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管道运输的双离子层润滑结构,其包括:电源、第一导联线、第二导联线、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所述输送管道用于输送内含离子的物料,所述内置电极位于输送管道内,且与输送管道绝缘连接;所述第一导联线连接在电源与输送管道之间,所述第二导联线连接在电源与内置电极之间;所述电源用于启动后向输送管道及内置电极供电,以使输送管道内壁与所述物料之间形成第一离子层,内置电极外表面与所述物料之间形成第二离子层。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电极通过一个绝缘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输送管道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及固定轴;所述连接本体呈环形,连接本体的外表面与输送管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固定轴固定在连接本体内侧,且穿过内置电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电极开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轴位置适配,且固定轴与固定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电极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呈梭状、锥状、圆柱状或片状。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交流电源,所述第一导联线与第二导联线二者之任一为零线,二者之另一为火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明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明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1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