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基因表达特征谱的结肠癌个性化预后评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40932.6 | 申请日: | 2018-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0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兴;李功华;黄京飞;赵旭东;代绍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16H50/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基因 表达 特征 结肠癌 个性化 预后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基因表达特征谱的结肠癌个性化预后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结肠癌预后风险基因列表与基因权重;利用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转录组和生存数据构建预后评估模型;根据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计算患者的风险得分;根据患者的风险得分计算患者每年的生存概率。本发明的方法得出的结肠癌患者每年的生存概率与实际每年存活比率高度一致(线性相关R2=0.988,P值=7.35E‑39)。证实了该方法具有很高的预测准确性,与实际生存状态高度吻合。同时,对于每个肿瘤患者,本发明可以给出该患者特有的生存概率曲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多基因表达特征谱的结肠癌个性化预后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结肠癌是中国及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统计显示结肠直肠癌在全球男性癌症患者中排第三,在全球女性癌症患者中排第二。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患有结肠直肠癌的人数达到632万,其中中国患病人数高达147万。2016年全球结肠直肠癌患者的死亡人数为83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52%。中国2016年死亡患者数超过16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73%。统计结果显示,从1990年到2016年全球结肠直肠癌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长,中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较快,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的肿瘤分期方法是TNM分期系统,该系统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提出的一种恶性肿瘤分类方法。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对TNM分期的描述为:T指主要肿瘤的大小和范围,主要肿瘤通常被称为原发性肿瘤。N指患有癌症的附近淋巴结的数目。M指癌症是否已经转移,即从原发性肿瘤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根据以上指标可将恶性肿瘤大致分为I期,II期,III期和IV期,其中分期越高表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TNM分期系统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帮助。但是,由于不同个体中肿瘤的发生机制及体内微环境的不同,导致不同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巨大,TNM分期系统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患者的预后状况。研究发现,对于某些诊断为I期的患者可能只有较短的生存期(1-2年),然而对于一些诊断为IV期的患者可能具有较长的生存期(5年及以上)。因此,TNM分期系统可能更倾向于描述一个癌症患者群体的平均水平,对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适用性较差。另一方面,对于诊断为晚期(III期、IV期)的患者,会给患者及医务人员造成一定的治疗方案选择困难,导致很多本来可以长时间生存的肿瘤患者由于过度医疗或医疗失当而提前死亡;而另一些本应进行适当治疗可以延长生存的患者由于放弃治疗或治疗不当同样导致肿瘤患者提前死亡。
目前,有报道提出利用基因表达谱可以对肿瘤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但是,绝大多数报道只是使用单个或数个基因,只能对一个群体进行分类,对个体生存期只能进行定性的划分(如预后好、预后差两个指标)。因此,需要建立更精细的个性化肿瘤预后评估模型来评估患者的生存时间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基因表达特征谱的结肠癌个性化预后评估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预测患者每年的存活概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基因表达特征谱的结肠癌个性化预后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结肠癌预后风险基因列表与基因权重;
步骤2、利用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转录组和生存数据构建预后评估模型;
步骤3、根据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计算患者的风险得分;
步骤4、根据患者的风险得分计算患者每年的生存概率。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获取结肠癌预后风险基因列表与基因权重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09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