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云接入网上行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0366.9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7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昱;谢灵杰;张业帆;华惊宇;彭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27/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入 网上行 速率 度数 分布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接入网上行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它根据网络信道状态优化用户处无速率编码所采用的度数分布,系统开始传输:用户将原始信息根据度数分布进行无速率编码,码字经调制后发送到覆盖该用户的各个射频拉远头;射频拉远头先对收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变为基带信号,接着对信号进行量化发送;基带处理单元池收到各射频拉远头通过高速链路发送来的量化信号,将信号在一张统一的译码图上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给出了C‑RAN单用户场景中用户处无速率码的度数优化方法,在云接入网单用户上行系统中,本发明设计的度数分布在误码率性能上有较好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接入网上行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应用的日益丰富,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所面临的将是海量的用户数量,以及海量的数据传输量。这就对无线接入网(RAN)通信质量的提升带来了迫切的要求。
云接入网(C-RAN)是一种新型的接入网架构,能有效提升无线通信质量。其特点是将网络中各接入节点的远端射频单元(RRH)和基带处理单元(BBU)完全地分离,将RRH更靠近用户,而各个BBU向后集中成虚拟的BBU池,BBU池和RRH通过高速链路连接。在云接入网上行无速率传输机制中,发射端将消息比特编码成无限长的码字,源源不断地发送给接收端,直到后者正确译码并反馈ACK信号为止。无速率码具有自适应性,其速率随着所经历的信道的变化而自适应地变化,无速率码的自适应特性使得其可以适配云接入网中灵活的传输机制,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无线信道的复杂多变引起的高误码率等问题。关于无速率码的研究主要包括度数分布设计、译码方法设计等,其中度分布函数与无速率码的性能直接相关,决定着译码成功率、译码开销和译码复杂度等,设计无速率码的关键在于构造合适的度数分布函数。本发明提供一种云接入网上行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优化得到的无速率码输出度数分布对云接入网上行传输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有了较好的提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云接入网上行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
所述的一种云接入网上行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首先根据网络信道状态优化用户处无速率编码所采用的度数分布,然后系统开始传输:用户将原始信息根据度数分布进行无速率编码,码字经调制后发送到覆盖该用户的各个射频拉远头;射频拉远头先对收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变为基带信号,接着对信号进行量化发送;基带处理单元池收到各射频拉远头通过高速链路发送来的量化信号,将信号在一张统一的译码图上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进行联合译码。
所述的云接入网上行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用户将原始信息m依次经过LDPC编码器和LT编码器两个无速率码编码器,源源不断地生成无速率码c1,c2,……,cN;
2.2)将无速率码比特0和1根据实际调制方式分映射为发送符号x1,x2,……,xN,通过天线发送到覆盖该用户的各个射频拉远头;
2.3)射频拉远头的预处理器对收到的信号预处理得到基带信号:y=hx+n,其中h表示信源到RRH之间链路的信道增益系数,n表示RRH处接收噪声,接着射频拉远头的量化器对信号进行量化,量化电平数满足2M=2b,其中b为量化比特,量化间隔为Δ,量化门限为量化后的信号为量化规则如下:
上式中q-M,qi,qM指量化信号的实际量化电平值;
2.4)射频拉远头将步骤2.3)得到的量化信号通过高速链路发送给基带处理单元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03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加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