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截留初期雨水的路缘石豁口引流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39382.6 | 申请日: | 2018-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9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黄黛诗;王宁;王开春;吴连丰;关天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规划展览馆) |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豁口 路缘石 初期雨水 引流槽 雨水口 引流装置 截留 雨水 生态环境工程 市政排水系统 城市建筑 道路雨水 道路纵坡 设计规范 市政道路 有效控制 周边环绕 道路面 低洼处 截留率 横坡 海绵 建造 扩建 小区 污染 | ||
一种截留初期雨水的路缘石豁口引流装置,涉及生态环境工程。至少包括雨水口、引流槽、路缘石豁口和雨水蓄滞设施;所述雨水口是按设计规范建造在道路横坡低洼处并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通,所述雨水口周边环绕设置引流槽;所述引流槽沿道路纵坡方向顺坡向下连接路缘石豁口,所述路缘石豁口通向雨水蓄滞设施。既能提高道路初期雨水截留率,有效控制道路面源污染,又能保障在雨量较大时道路雨水的顺利排除,降低道路积涝风险,适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和市政道路的新、改、扩建项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截留初期雨水的路缘石豁口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道路面积不断增加,道路硬化用地面积约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20%。当前,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以满足城市道路功能为前提,在雨水控制和利用思路上主要体现“排”上,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和环境的影响,例如,大量的硬化地面减弱了雨水的渗透,雨季降水量大时容易形成洪峰,导致城市部分区域积水;同时,城市道路不透水面的大量存在,也助长了城市热岛效应;此外,城市道路是径流雨水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1]张千千,李向全,王效科等.城市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的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2):352-358),因此对城市道路径流雨水的控制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铺开,雨水蓄滞设施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针对道路雨水径流的控制,一般是将传统的道路绿化带改为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雨水蓄滞设施,以实现对路面雨水的蓄滞、净化([2]王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案探讨[J].给水排水.2016,42(11):27-31)。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削减量,让更多的路面雨水能够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雨水蓄滞设施内,甚至取消了传统雨水口,改用雨水蓄滞设施内的溢流口作为道路主要的排水出口。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因降雨强度大而又缺乏快速排水通道,导致路面雨水无法及时排除,反而容易造成路面积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能够在保留雨水口的情况下,保障道路初期雨水的截留量,同步实现道路径流污染控制与积涝风险控制的一种截留初期雨水的路缘石豁口引流装置。
本发明至少包括雨水口、引流槽、路缘石豁口和雨水蓄滞设施;所述雨水口是按设计规范建造在道路横坡低洼处并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通,所述雨水口周边环绕设置引流槽;所述引流槽沿道路纵坡方向顺坡向下连接路缘石豁口,所述路缘石豁口通向雨水蓄滞设施。
所述引流槽的坡度与道路纵坡一致,引流槽的末端高度低于雨水口环绕段,所述引流槽的末端与路缘石豁口连接。
所述路缘石豁口的高度低于引流槽末端的高度。
所述雨水蓄滞设施的高度低于路缘石豁口的高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路面雨水沿道路横坡漫流进入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内雨水自雨水口环绕段沿道路纵坡汇至引流槽末端,并通过路缘石豁口而进入雨水滞留设施,实现道路初期雨水的收集与净化。若引流槽中的水量超过其容积时,多余水会通过所述雨水口溢流进入市政排水系统。本发明既能提高道路初期雨水截留率,有效控制道路面源污染,又能保障在雨量较大时道路雨水的顺利排除,降低道路积涝风险,适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和市政道路的新、改、扩建项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规划展览馆),未经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规划展览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93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