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i7 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7782.3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1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萍;曹菲;曹立新;毕四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2 | 分类号: | H01M10/0562;C04B35/50;C04B35/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26420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i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固体电解质材料立方体状Li7La3Zr2O12的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所制备的Li7La3Zr2O12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前驱体,前驱体在80~100℃蒸发、200℃干燥、研磨后,通过马弗炉升温到700‑900℃烧结4~12 h,得到尺寸为3~10μm立方体堆积的Li7La3Zr2O12电解质材料。本发明原料廉价易得,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环境友好,所合成产物形貌规则有序。该方法制备的Li7La3Zr2O12材料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方体状Li7La3Zr2O12固体电解质非水解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电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Li7La3Zr2O12 (LLZO)是固态电解质的一种,因具有电子电导率低,晶界电阻小,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随温度升高,离子电导率会增大的特点,受到科研人员广泛的关注。
众多LLZO公开制备方法中,有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等多种方法。高温固相法由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溶胶凝胶法具有产物颗粒度小,反应温度低,反应可控,化学均匀性好等特点。
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406116A中报道了一种LLZO的合成方法:首先以有机金属盐为原料,分别以水,乙醇和醋酸为溶剂逐个溶解,混合后经陈化得到凝胶,最终烧结制备得到LLZO材料。但其采用金属有机盐为原料,成本较高,且原料需分步溶解,物料比控制严格,实验步骤繁多。
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6025348A中报道了一种LLBZO的合成方法:原料通过微波反应,经固液分离,洗涤得到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末冷等静压,干压成型,在1000~1200℃保温4~6 h,冷却得到硼掺杂的LLZO固态电解质材料。但此方法前驱体制备工艺复杂,所得材料颗粒粒径较大,且均匀性差,烧结温度过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立方体状Li7La3Zr2O12的非水解溶胶凝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步骤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所得材料纯度较高且粒径均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方体状Li7La3Zr2O12固体电解质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镧盐,锂盐,和锆盐水合物置于盛有乙醇的的烧杯中,得到悬浊液;
(2)在搅拌下,将稀硝酸加入到步骤(1)的悬浊液中,得到无色透明溶胶;
(3)将步骤(2)的溶胶在80~100℃水浴蒸发干燥3~4 h,得到凝胶;
(4)将步骤(3)的凝胶在200℃干燥2~4 h,热解,得到前驱体;
(5)将步骤(4)的溶胶凝胶前驱体,研磨均匀后,在700~900℃烧结4~12 h,自然冷却得到LLZO固态电解质材料。
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所述锂源为硝酸锂,碳酸锂,氢氧化锂之一种;所述镧源为硝酸镧,碳酸镧,氢氧化镧,氧化镧之一种;所述锆源为硝酸锆,硝酸氧锆水合物之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77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