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凝汽式汽轮机低压缸效率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7708.1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1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车永强;郑威;郭俊山;韩悦;刘欢;吕海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F01K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殷盛江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汽式 汽轮机 低压 效率 计算方法 | ||
1.一种凝汽式汽轮机低压缸效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测量汽轮机热力系统参数,包括压力、温度、流量、发电机有功功率;
步骤(2),根据水和水蒸汽性质表,求有关汽水流的焓值;
步骤(3),根据实测的除氧器入口凝结水流量,通过回热系统流量平衡、热量平衡,求得给水流量;
步骤(4),分别求出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各自的等熵膨胀线,根据轴封漏汽量与蒸汽膨胀过程相关状态计算出修正后的各类轴封漏汽量;
步骤(5),根据步骤(4)确定的各缸蒸汽等熵膨胀线,利用实测的各缸抽汽压力与等熵膨胀线的交点,确定各回热抽汽点的焓值,利用实测的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压力与中低压缸等熵膨胀线的交点,确定低压缸等熵排汽焓,求得低压缸理想焓降和汽轮机理想焓降;
步骤(6),根据高压加热器流量平衡与热量平衡,保持步骤(3)所确定的给水流量不变,计算高压加热器及除氧器的回热抽汽量,计算出折算后的除氧器入口凝结水流量,再以折算后的除氧器入口凝结水流量为基准,根据低压加热器流量平衡与热量平衡,计算出低压加热器的回热抽汽量;
步骤(7),确定步骤(3)及步骤(6)中所述的各类轴封漏汽量及回热抽汽量的做功损失;
步骤(8),根据实际焓降与理想焓降的比值,分别求得汽轮机高压缸效率与中压缸效率;
步骤(9),由发电机有功功率、发电机效率、汽轮机机械损失,计算出汽轮机实际内功率,再根据步骤(7)-(8)中所确定的做功损失和汽轮机理想焓降,求得汽轮机理想内功率,计算出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步骤(10),根据步骤(8)及步骤(9)中求得的汽轮机理想焓降、汽轮机实际内功率、汽轮机理想内功率、汽轮机相对内效率、高压缸理想焓降、高压缸效率、中压缸理想焓降、中压缸效率,和步骤(5)中确定的低压缸理想焓降,求得低压缸效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式汽轮机低压缸效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
所述压力包括主汽压力、再热压力、高排压力、中排压力、低压缸排汽压力、各抽汽口压力、各加热器进汽压力、凝结水压力、给水压力;
所述温度包括主汽温度、再热温度、高排温度、中排温度、各抽汽口温度、各加热器温度;
所述流量包括除氧器入口凝结水流量、各轴封漏汽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式汽轮机低压缸效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当所述轴封漏汽量与蒸汽膨胀过程无关时,即漏汽发生在蒸汽进入汽轮机膨胀之前,其漏汽量为实测值或设计值;
当所述轴封漏汽量与蒸汽膨胀过程有关时,需要修正到等熵膨胀状态下的漏汽量,其漏汽量的修正计算公式为:
式中,G′g为等熵膨胀状态下轴封漏汽量,Gg为实测或设计的轴封漏汽量,v′g为等熵膨胀状态下的轴封漏汽比容,vg为实测或设计的轴封漏汽比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式汽轮机低压缸效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高压缸等熵膨胀线中的等熵指的是蒸汽在高压缸中膨胀过程中保持主汽熵不变;中低压缸等熵膨胀线中的等熵指的是保持再热熵不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式汽轮机低压缸效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低压缸理想焓降的计算公式为:ΔHtL=HeM-HtcL,式中,ΔHtL为低压缸理想焓降,HeM为中压缸排汽焓,HtcL为低压缸等熵排汽焓;汽轮机理想焓降的计算公式为:ΔHt=H0-HthH+Hrh-HtcL,式中,ΔHt为汽轮机理想焓降,H0为主汽焓,HthH为高排等熵焓,Hrh为再热焓,HtcL为低压缸排汽等熵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77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