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变形的混凝土叠合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6087.5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0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戴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 代理人: | 杜正国;陆华 |
地址: | 238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搭接 凸起 抗变形 钢筋 混凝土叠合板 搭接槽 钢丝网 绑扎 横筋 纵筋 混凝土 钢丝网焊接 表面设置 钢丝绑扎 交错设置 包覆层 搭接处 叠合板 拼接处 上表面 叠合 受力 吊装 变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变形的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内设置有钢丝网,钢丝网的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包覆层,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钢筋凸起,所述钢筋凸起与钢丝网焊接,前后相邻的钢筋凸起之间通过钢丝绑扎有纵筋,左右相邻的钢筋凸起之间绑扎有横筋,并且纵筋与横筋之间相互绑扎。该抗变形的混凝土叠合板,在对叠合板吊装时,将相邻两个底板上的上搭接筋与第一搭接槽,下搭接筋与第二搭接槽搭接,以对两个底板的拼接处底部和顶部进行固定,防止相邻两个底板之间发生开裂变形,而且由于上搭接筋和下搭接筋的长度交错设置,使上搭接筋以及下搭接筋与底板之间的受力进行分散,防止底板的搭接处发生开裂,稳定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材领域,具体为一种抗变形的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有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楼板整体性好,但需要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周期长,操作难度较大,模板损耗大,成本较高,预制楼板不需要现场支模,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但预制构件自重大,吊装困难,构件拼接部位易产生裂缝,整体性差,叠合板则是利用预制混凝土底板作为模板,在其上浇筑叠合层,同时在浇筑完成后作为一个整体的楼盖。目前的叠合板的整体性仍然不够理想,相邻叠合板之间拼装不够牢固,整体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不强。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变形的混凝土叠合板,解决了目前叠合板的整体性仍然不够理想,相邻叠合板之间拼装不够牢固,整体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不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抗变形的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内设置有钢丝网,钢丝网的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包覆层,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钢筋凸起,所述钢筋凸起与钢丝网焊接,前后相邻的钢筋凸起之间通过钢丝绑扎有纵筋,左右相邻的钢筋凸起之间绑扎有横筋,并且纵筋与横筋之间相互绑扎。
所述底板正面的顶部由左至右等距离设置有上搭接筋,底板背面的底部由左至右等距离设置有下搭接筋,所述上搭接筋和下搭接筋均与钢丝网焊接,并且上搭接筋和下搭接筋均为L形,底板上表面的后部留有与上搭接筋相适配的第一搭接槽,底板底面的前部留有与下搭接筋相匹配的第二搭接槽。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左端和右端均由前至后等距离开设有不少于三个的通槽,所述通槽为矩形、菱形和圆形的其中一种。
优选的,所述钢筋凸起为倒V形,该钢筋凸起的两端均与钢丝网焊接。
优选的,所述纵筋位于钢筋凸起内侧的顶端,所述纵筋与横筋之间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上搭接筋包括短形筋、中形筋和长形筋,短形筋、中形筋和长形筋之间由左至右等距离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下搭接筋与上搭接筋的结构相同且开口方向相反,下搭接筋位于相邻两个上搭接筋之间。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抗变形的混凝土叠合板,在底板的前部设置上搭接筋,并在底板的后部设置下搭接筋,从而能够在对叠合板吊装时,将相邻两个底板上的上搭接筋与第一搭接槽,下搭接筋与第二搭接槽搭接,以对两个底板的拼接处底部和顶部进行固定,防止相邻两个底板之间发生开裂变形,而且由于上搭接筋和下搭接筋的长度交错设置,使上搭接筋以及下搭接筋与底板之间的受力进行分散,防止底板的搭接处发生开裂,稳定性较高,底板上开设的通槽能够与承重墙或承重梁上预留的支柱插接,然后在底板的上表面进行混凝土浇筑,使楼板与楼板之间,楼板与承重墙或承重梁之间的整体性较好,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60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