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光纤光栅火箭贮箱筒段应力测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6054.0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5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孙杉杉;王海勇;杨洋;陈威;敖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24 | 分类号: | G01L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余岢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段 火箭贮箱 传感 分布式光纤光栅 应力测量系统 解调 散热器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光纤光栅解调 传感器安装 大型结构件 抗电磁干扰 温度传感器 应变传感器 仿真技术 供电模块 光环形器 应力检测 光开关 上位机 以太网 重量轻 风扇 电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光栅火箭贮箱筒段应力测量系统,该系统由火箭贮箱应力解调部分和筒段传感部分组成。火箭贮箱筒段应力解调部分由ASE光源、光环形器、CCD阵列、FPGA、1×4光开关、风扇/散热器、供电模块、以太网或USB接口模块、上位机组成;筒段传感部分由4路FBG传感组成,其中3路为应变传感器,1路为温度传感器,每路15‑20个FBG传感器不等。本发明采用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光纤光栅解调技术、大型结构件的传感器安装及仿真技术,传感部分具有无电缆、抗电磁干扰、重量轻等特点,实现了火箭贮箱筒段内、外表面的应力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箭筒段应力测量系统,特别是分布式光纤光栅火箭贮箱筒段应力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火箭筒段由三块中心角为120°的铝合金壁板拼焊而成,为检测其拼焊后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在火箭筒段施加载荷过程中,常使用应变片测量测试点的应力变化情况,通常情况一个待测点要测三个方向的应力,一个应变片可同时测量三个方向的应力。
应变片的测量不够精确,且反应较慢,应变片的每个测量方向要单独接一条电路,每次测量数十个点需要接大量的测试线,电线围绕在火箭贮箱周围,一旦焊点脱落,出现故障,排查起来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纤光栅火箭贮箱筒段应力测量系统,包括:火箭贮箱应力解调部分和筒段传感部分;所述火箭贮箱筒段应力解调部分由ASE光源、光环形器、CCD阵列、FPGA、1×4光开关、风扇/散热器、供电模块、以太网或USB接口模块、上位机组成;所述供电模块提供交流电和直流电,为火箭贮箱筒段应力解调部分供电;所述ASE光源提宽带光,宽带光经环形器后达到1×4光开关,通过FPGA对光开关的控制信号,宽带光将分时进入到相应的FBG传感器通道,测量各个待测点的FBG传感器组成传感网络,1×4光开关、环形器将光栅反射回来的光进行CCD阵列光电转换后到达FPGA,经过滤波、放大、A/D转换处理后,数据通过以太网或USB接口模块传递到上位机,转换成光波长和应变、温度,上位机将试验数据保存到指定位置,进行进一步的仿真分析;所述筒段传感部分由4路FBG传感组成,其中3路为应变传感器,1路为温度传感器,每路15-20个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使用光纤光栅传感器作为本系统的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制作工艺成熟,本系统中选用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是规模化生产的传感器,可粘贴,也可焊接在待测物体表面,测量过程中不会对被测对象产生影响。
2、光纤传感器本征不导电、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火箭贮箱材料为铝合金,使用光纤传感器测量火箭贮箱应力变化的信号较为准确。
3、采用80nm宽带ASE光源,在一路串联多个传感器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扩宽单个传感器的应变测量范围。
4、该系统能够完成应变信号变换、采集、存储及实时显示功能,可以有效预防试验过程中应力过大造成的结构性破坏。
5、该系统可以将采集数据保存在指定位置,方便后期应力的仿真与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布式光纤光栅火箭贮箱筒段应力测量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分布式光纤光栅火箭贮箱筒段应力测量系统,包含火箭贮箱应力解调部分和筒段传感部分,火箭贮箱筒段应力解调部分由ASE光源1、光环形器2、CCD阵列3、FPGA4、1×4光开关5、风扇/散热器6、供电模块7、以太网或USB接口模块8、上位机9组成;筒段传感部分由4路FBG传感组成,其中3路应变传感器11、12、13,一路温度传感器10,每路15-20个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6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