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5986.3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6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罗英涛;李会林;王芳平;陈开斌;张劲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318 | 分类号: | C01B32/318;C01B32/324;C01B32/342;C01B32/348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子健 |
地址: | 10008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制备 加热炉 耐高温容器 植物类原料 炭化 炭材料 矿物 非活性气体氛围 活性炭材料 活化产物 活化剂 排气孔 侧壁 放入 活化 洗涤 氧气 覆盖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将炭化的植物类原料或矿物类原料与活化剂混合后,放入顶部或侧壁上设有排气孔的容器内,容器置于耐高温容器中,容器周围覆盖炭材料,耐高温容器置于加热炉中,将炭化的植物类原料或矿物类原料在加热炉内进行活化,活化产物进行洗涤、纯化、干燥,得到活性炭材料。本发明的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不需要保持非活性气体氛围,使用成本相对低的炭材料即可达到隔绝氧气的目的,设备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功能性炭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国防、交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活性炭的原材料主要分为两大类:植物类和矿物类。植物类原材料有木材、椰壳、竹子、各种果核及其他农林副产品;矿物类原材料有煤、石油焦、沥青、合成树脂等。活性炭通常是将原材料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下经炭化和活化得到。炭化是在特定温度区间内将活性炭原材料进行热处理,去除其中的挥发成分,得到的炭化材料。活化是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疏通炭化材料的孔隙通道,扩大炭化材料的孔隙,创造更多的微孔以提高孔容积和比表面积。
现有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中,由于炭化温度和活化温度较高,为了防止制备活性炭的原材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制备过程中需要保持非活性气体氛围,直至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如专利CN101503191A、CN105122407A中均说明活性炭制备过程中需要非活性气体氛围。为了保持非活性气体氛围,需要使用气密性良好的气氛炉,持续通入氮气、氩气等保证非活性气体氛围,需要非活性气体氛围的制备方法对设备的要求高,气体消耗量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非活性气体保护、成本低的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炭化的植物类原料或矿物类原料与活化剂混合后放入设有排气孔的第一容器内;
(2)所述第一容器置于第一耐高温容器内,将所述第一容器的周围覆盖炭材料,所述第一耐高温容器置于第一加热炉中,将所述炭化的植物类原料或所述矿物类原料在所述第一加热炉内进行活化,得到活化产物;
(3)将步骤(2)中活化产物进行洗涤、纯化、干燥,得到活性炭材料。
根据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化的植物类原料或所述矿物类原料的炭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将需要炭化的植物类原料或矿物类原料放入设有排气孔的第二容器内;
(2)所述第二容器置于第二耐高温容器内,将所述第二容器的周围覆盖炭材料,所述第二耐高温容器置于第二加热炉中,将需要炭化的植物类原料或矿物类原料在所述第二加热炉内进行炭化,得到炭化产物;
(3)将步骤(2)中炭化产物冷却至室温。
根据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化的植物类原料包括炭化后的木材、炭化后的椰壳、炭化后的各种果核、炭化后的竹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类原料包括煤、炭化后的石油焦、炭化后的沥青、炭化后的合成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氯化锌、氯化钾、氯化钙、磷酸、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的顶部或侧壁上设有排气孔。
根据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炭材料采用石墨或经过炭化后的含炭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5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