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离子甲醛催化净化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5746.3 | 申请日: | 2018-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1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郭常青;吴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乐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38 | 分类号: | B01J31/38;B01D53/86;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甲醛 催化净化剂 负离子 负离子粉末 甲醛净化剂 有机钛酸酯 室内 催化降解 酚醛树脂 碱性溶液 金属粉末 酸性溶液 植物纤维 溶剂 吸附 净化 | ||
本发明涉及甲醛净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离子甲醛催化净化剂,所述负离子甲醛催化净化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负离子粉末5~15重量份、植物纤维30~50重量份、碱性溶液50~80重量份、有机钛酸酯3~12重量份、酚醛树脂10~20重量份、金属粉末1~5重量份、酸性溶液3~12重量份、溶剂10~50重量份。本发明的负离子甲醛催化净化剂能够对室内的甲醛进行吸附和催化降解,能够持久、彻底的净化室内的甲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醛净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离子甲醛催化净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醛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广泛存在。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其浓度,在低浓度下刺激眼黏膜,浓度稍高时刺激上呼吸道,引起咳嗽、胸闷、头痛和恶心,浓度更高时引起鼻炎、咽炎、肺气肿、肺癌,甚至死亡。目前己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由甲醛引发的室内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公众瞩目的新热点。
目前,室内甲醛分解技术有自然传统法、吸附法、空气负离子技术法、光催化技术法、催化氧化技术法,其中以吸附法、光催化技术法、催化氧化技术法为主。吸附法主要采用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等作为吸附剂对甲醛进行吸附,如专利CN201310425845.0公开的具有复合吸附功能的甲醛吸附包及其制备方法、专利CN201410511926.7公开的一种用于甲醛吸附的改性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吸附法存在问题如下:物理吸附法无选择性、易受环境气氛影响而脱附、易造成二次污染、且需定期更换或再生;化学吸附法对低浓度甲醛吸附效果不佳。催化氧化技术主要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需要外激发光源且产物清洁,如CN102658115A公开的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掺铈纳米二氧化钛/活性炭纤维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CN102247842A公开的一种室温消除甲醛的高效催化剂,在常温常湿下能高效分解低浓度甲醛的催化剂,但该光催化剂对可甲醛转化效率低、催化剂易失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负离子甲醛催化净化剂,它能够对室内的甲醛进行吸附和催化降解,能够持久、彻底的净化室内的甲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负离子甲醛催化净化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负离子粉末5~15重量份、植物纤维30~50重量份、碱性溶液50~80重量份、有机钛酸酯3~12重量份、酚醛树脂10~20重量份、金属粉末1~5重量份、酸性溶液3~12重量份、溶剂10~50重量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碱性溶液对植物纤维进行浸泡,能够除去纤维中的果胶等物质,从而形成多孔植物纤维,将多孔植物纤维与负离子粉末和有机钛酸酯混合后超声,能够使负离子粉末与有机钛酸酯进入多孔纤维的孔隙中,然后进行封闭热反应,使有机钛酸酯分解生成纳米二氧化钛,即在植物纤维的孔隙内生成了具有催化性能的纳米二氧化钛,然后再采用酚醛树脂对多孔纤维的孔隙进行封闭,避免纳米二氧化钛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掉落;此外本发明中在酚醛树脂中加入了牺牲模板金属粉末,最后采用酸性溶液对金属粉末进行刻蚀,在酚醛树脂中也生成了细孔,能够使气体进入多孔纤维内部,并进行催化降解反应。该负离子甲醛催化净化剂含有丰富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高,能够吸附甲醛;且孔隙中的负离子粉末和纳米二氧化钛能够对甲醛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对甲醛的吸附分解作用,能够持久净化甲醛,避免二次污染,安全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乐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乐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57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