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AI互联网保健诊疗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5528.X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6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严政;严基铭;苏英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谷城科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80/00 | 分类号: | G16H80/00;G16H50/20;G16H40/20;G16H20/10;G06Q40/02;G06Q4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2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块 人体状况 诊疗系统 互联网 人体生命特征 第三方终端 计算机处理 中西医结合 诊断 保健医疗 产业环境 信息分类 遥感卫星 智能技术 质量指数 数据处理 大数据 感应器 交换机 地理位置 佩戴 养护 自动化 储存 反馈 康复 治病 传递 治疗 配套 预防 生态 安全 健康 | ||
1.一种基于区块链AI互联网保健诊疗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第一圈区块,包括获取多个纳米人体生命特征感应器收集的佩戴者人体状况信息及所位于的地理位置,其中各个所述佩戴者人体状况信息和地理位置不进行互通;
第二圈区块,包括获取生态数据处理交换机处理佩戴者人体状况信息生成的反馈数据,其中所述反馈数据是互通的;
第三圈区块,包括关联佩戴者的第三方终端,用于接收反馈信息,其中接收的反馈信息为有选择性互通;
所述第一圈区块通过电子遥感将人体状况信息和地理位置反馈到第二圈区块,所述第二圈区板块通过自动智能识别链接第一圈区块的佩戴者和第三圈区块的第三方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AI互联网保健诊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纳米人体生命特征感应器收集佩戴者的人体脉象和血液动态特征,通过电子遥感数据智能反馈,将多个佩戴者的人体状况信息智能显示、储存并链接,由生态数据处理交换机计算处理,分别自动智能识别链接到第一圈区块的佩戴者与第三圈区块的第三方终端关联,其中第三方终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医院、药物生产供应、医保结算、家人、警察、消防、运营商、金融和保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AI互联网保健诊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圈区块的生态数据处理交换机去中心化、去渠道化,与每位佩戴者在医院、药物生产供应、物流配送、医保结算、系统运营商、保险和金融分别产生的费用直接交易结算,包括签订保险合同、金融贷款和个人信用卡发放。
4.一种基于区块链AI互联网保健诊疗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第一圈区块,包括多个纳米人体生命特征感应器,用于获取佩戴者的人体状况信息及所位于的地理位置,所述多个纳米人体生命特征感应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手表、手环、纳米芯片支架;
第二圈区块,包括生态数据处理交换机,用于将人体状况信息分类诊断、储存、输送,由遥感卫星反馈、传递,所述生态数据处理交换机包括量子计算机;
第三圈区块,包括第三方终端,所述第三方终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医院终端、药物生产供应终端、医保结算终端、家人终端、警察终端、消防终端、运营商终端、金融终端和保险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AI互联网保健诊疗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纳米人体生命特征感应器为手表或手环,所述手表或手环供佩戴者佩戴在手腕上;
所述手表或手环由器官探测仪、全球定位接收器、显示控制器和电池组成;
所述器官探测仪由感应器、电子放大器、无线发射接收器组成;
所述感应器为电容加速感应装置、压电陶瓷感应装置的一种或组合;
所述显示控制器由显示器和电子集成模块组成,设于所述手表或手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AI互联网保健诊疗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器官探测仪采用中医方法通过感应器,将佩戴者的左或右手腕内腕的寸关尺脉象的生物反应转变为脉动电子信号,经过电子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遥感输送到生态数据处理交换机,其中所述寸关尺脉象包括浮、沉,迟、数、细、洪,弦、滑、涩,虚、实基本脉象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生态数据处理交换机将脉象生成反馈数据,在显示控制器上展示,有选择筛选反馈到医院终端,其中所述反馈数据包括人体五脏六腑的阴阳、虚实病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AI互联网保健诊疗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器官探测仪采用西医方法通过感应器,将佩戴者的手腕脉搏信息,经过电子放大器信号放大,遥感输送到生态数据处理交换机;
所述生态数据处理交换机计算处理生成反馈数据,所述反馈数据包括佩戴者心脏功能、血管状况、血液状态及微循环功能的参数及专家辅助诊断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谷城科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谷城科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55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